{SiteName}
首页
急性膀胱炎中医
急性膀胱炎复发
预防急性膀胱炎
胶质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后遗症
识诊急性膀胱炎

神经源性膀胱,你诊断对了吗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为控制膀胱功能周围或中枢神经受损害而致使的一种疾病,属于功能性病变之一,其病因相对比较多,亦被称之为神经源性的排尿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检查方法有超声、X线平片、CT检查及MRI检查。

分类及临床表现

①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病源部位在大脑皮层调节系统,如神经中枢发育不全、脑出血、脑瘤和脊髓多发性硬化症等。临床表现为失禁、尿急、尿频,但是排尿无困难。膀胱感觉较正常,且容量比较小。

②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在第2骶椎以上的脊髓或脑的广泛病变,使骶髓排尿反射中枢或高级神经中枢失去联系,感觉丧失,膀胱随反射而收缩。多见于马尾神经损伤及横贯性脊髓炎等。临床主要表现出无法控制排尿与自发排尿,且膀胱无任何感觉,排尿力弱且残余尿。测压膀胱显示出仅一次强排尿,或最后排尿及无抑制性收缩。

③自主性神经源性膀胱:脊髓第2-4骶椎反射中枢病变,使膀胱失去支配成为自主器官。膀胱充盈到压力超过括约肌收缩力时,尿液自行排出,而不能完全排空。多见于创伤、肿瘤、感染等。临床表现膀胱感觉逐渐消失,该病患者排尿比较困难,且尿流突然停止,存在不同程度尿失禁不良现象。患者膀胱容量比较大,且存在残余尿。

④感觉神经麻痹性膀胱:供应膀胱神经的感觉支或脊髓神经的感觉传导束病变导致膀胱感觉丧失,不能及时排尿而产生尿潴留和过度充盈后的尿失禁,如严重的脊髓痨、脊髓休克和进行性肌萎缩等。患者因缺乏感觉,无法主动排尿,导致膀胱长期处于膨胀状态,故肌肉张力消失,而膀胱容量不断增大,且残余尿量较大。

⑤运动神经瘫痪性膀胱:膀胱神经的运动支或脊髓神经的运动神经元病变,造成膀胱肌力减退甚至丧失,病人有尿意及膨胀感而不能排尿,有尿潴留及尿失禁,如脊髓灰质炎及多发性脊神经炎。患者膀胱感觉较正常。该类患者膀胱充盈之后具膨胀感,但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

影像学表现

由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性质不同和病程长短以及有无并发症,而有各种不同的改变,根据膀胱形态改变,其影像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膀胱形态接近正常,膀胱逆行充盈时形态较平常圆,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的疾病,如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及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此型单凭影像学栓查难以诊断,易漏诊。

②膀胱容积增大,失去张力,边缘较光整,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或周围神经病变,如后期的感觉神经源性膀胱及运动神经瘫痪性膀胱。

③膀胱形态改变类似膀胱出口以下泌尿系梗阻性病变,见于膀胱及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如自主神经源性膀胱,其主要影像表现为:膀胱壁边缘高低不平,形成小波浪状向内凹陷的小粱,在小粱之间有多个向外凸出的阴影称为小室,小室较深时形成有颈的憩室,憩室常多发,大小不一,多数不大,但有时见到个别或几个较大的憩室,由于膀胱张力较高,后期整个膀胱可呈梭形或塔形。部分病例由于膀胱功能不全,内括约肌无力,膀胱底部与尿道连接处扩大如漏斗状,如膀胱颈痉挛则局部呈细线状,不易张开,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反流严重者可使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

图1膀胱重度扩张、容积增大、呈圆顶塔状图2膀胱壁多发小憩室形成图3右侧输尿管返流及肾盂、输尿管积水

图1膀胱外形不规则,呈塔状图2膀胱壁见多个向内凹陷的小梁及向外凸出的小室图3小梁之间大小不一的憩室形成

图1T2WI矢状位见膀胱呈典型“塔状”改变 图2脂肪抑制序列见膀胱多发憩室伴膀胱结石

鉴别诊断:囊性膀胱炎

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保护上尿路功能,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尿失禁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

[1]向凤选,申旭东.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分型及影像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0(24):-.

[2]苏中堂,张恒.神经源性膀胱的X线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18(05):-.

[3]张军文.神经源性膀胱的MRI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8(03):29-30+16.

[4]李登华,邓伟.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诊断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14(12):70-71+85.

影像科朱孔金

赞赏

长按







































寻常型白癜风
白癜风可以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ngguangyana.com/jxpgyff/390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