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身体排泄出来的废弃物,能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清除代谢废物。尿液是身体健康的风向标,能通过尿液颜色、质地和气味评估多种疾病。正常情况下尿液呈现淡黄色液体,若尿液颜色异常发黄或有臭味,需引起重视。
尿液颜色很黄且异味大是怎么回事?
1、泌尿系统疾病
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人群易出现小便发黄且伴有臭味,如尿道感染和膀胱炎,也有部分人群排尿时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2、患有疾病
上吐下泻以及急性发烧的病人,体内水分可跟随着汗液、呕吐物和粪便排出,导致尿液浓缩,尿色素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从而导致小便颜色发黄。另外,肝胆出现病变后,胆汁可从尿道中排出,使得尿液呈现深黄色。除此之外,泌尿器官化脓时往往排出黄色且浑浊的脓尿。
3、滥用药物
药物也会影响尿液颜色,使得小便发黄,如B族维生素、大黄以及利福平等。不过这只是暂时性的,只要立即停用药就能缓解。
4、喝水太少
喝水量决定尿液颜色,喝水越多,尿液颜色也会随之增多,尿液中尿色素比例减少,从而使得尿液颜色变淡。喝水少,尿液中的尿色素占比例大,导致尿液颜色发黄。若伴有身体不适感,多喝水也仍然不能缓解此问题,医院做检查。
5、受到食物影响
若长时间吃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火龙果或甜菜根等会使得小便发黄。另外喝水太少或吃太咸食物同样也会引起小便发黄。
健康小便需满足哪几个条件?
1、每天排便次数约8次
成年人每天的排尿次数在8次左右,若喝水量没有增多,但小便超过8次,这被称为尿频。小便次数增多,不过排尿量少,很可能是尿道或膀胱发生病变。若小便次数增多,尿量也没有减少,需警惕代谢性疾病如多尿症或糖尿病。
2、晚上起夜次数约0~1次
睡觉前喝太多水会使得人们频繁起夜,这是正常现象,只要控制晚间喝水量即可。特别是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严格控制一整天的饮水量。若晚上没有喝太多水,但起夜次数超过两次,提示内科代谢性疾病。
3、排尿量
成年人一天排出尿量约毫升,每天大于毫升,小于毫升就不用太担心。若小于毫升则被称为少尿,极有可能是急性肾衰。大于毫升的,则是多尿,警惕糖尿病或尿崩症,又或是精神性烦渴症。慢性肾衰病人也会出现多尿,特别是晚上夜尿量增多。
温馨提示
健康的小便是呈现淡黄、透亮且清澈,若尿液中有太多泡沫,医院做尿常规化验,一旦出现蛋白尿需警惕肾脏病。尿液偶尔出现一两次发黄,只要多喝水,尿黄问题减轻就不用太担心。若长时间出现尿频、多尿、少尿或排尿时间变长,尿液中有泡沫以及尿液颜色异常,还医院做检查。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