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一般检查
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血红蛋白 男:~g/L;女:~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L;女:(3.5~5.0)×/L。
临床意义 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
贫血分级
血红蛋白(Hb)值
轻度
>90g/L
中度
90~60g/L
重度
60~30g/L
极重度
<30g/L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白细胞总数 成人:(4~10)×/L。
中性粒细胞减少
1
感染
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
2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3
药物及理化因素损伤
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如苯、铅
4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5
脾功能亢进
脾大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也见于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反应、急性中毒等。
②核右移:5叶者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
几种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
增多
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寄生虫+血液病
伤寒、应激、休克、库欣综合征
淋巴细胞
①感染性疾病1)病毒感染2)某些杆菌感染②某些血液病
应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
单核细胞
1)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2)单核细胞白血病
--
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g/L
>×g/L称为血小板增多;<×g/L称为血小板减少。
临床意义
增多 ①反应性增多:急性大出血及溶血之后、脾切除术后等。②原发性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为外周血内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参考值:百分数0.~0.(0.5%~1.5%)
临床意义:反映骨髓造血的功能状态,对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增多:①明显增多: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②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尿液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尿量 多尿:尿量超过ml/24h者称为多尿。少尿或无尿:尿量少于ml/24h(或17ml/h)者称为少尿;尿量少于ml/24h者,称为无尿。
颜色和透明度
见于
①血尿
泌尿系统的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②血红蛋白尿(浓茶色或酱油色)
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
③胆红素尿
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④乳糜尿
丝虫病
⑤脓尿和菌尿
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比重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正常人尿比重波动在1.~1.。
尿酮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呈强阳性反应,妊娠呕吐、重症不能进食等可导致脂肪分解加强,均可致尿酮体阳性。
显微镜检查 细胞 红细胞
●镜下血尿:尿外观无血色,每高倍镜视野超过3个以上;
●肉眼血尿:尿内含血量较多,外观呈红色。
血尿
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血液病及肿瘤等。
管型
透明管型正常人也可偶有;肾实质病变时,明显增多。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或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蜡样管型---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较差。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粪便检查
大便颜色或性状
提示疾病
水样或粥样
腹泻,如急性胃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米泔样
霍乱
黏液脓样或黏液脓血便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
鲜血便
肠道下段出血
柏油样
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样(灰白色)
阻塞性黄疸
细条状
直肠癌
肝脏病实验室检查
蛋白质代谢检查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临床意义
肝脏疾病
急性或局限性肝损害:无明显异常。 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A/G比值倒置: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外因素
低蛋白血症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蛋白质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急性大出血等; 消耗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
高蛋白血症: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引起。①慢性肝病;②M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③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④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结核病、疟疾。
肝脏病常用的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包括: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γ-GT)ALT存在非线粒体内80%AST存在线粒体内
ALT、AST:
①急性病毒性肝炎:ALT/AST>1②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ALT/AST<1③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 终末期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④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轻度增高或正常⑤急性心肌梗死:6~8小时后AST增高 注:转氨酶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GGT)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 肝癌和肝内阻塞:诱发肝细胞产生GGT增多,同时肝癌细胞也合成GGT,可达参考上线的10倍以上。 肝脏疾病:急性肝炎GGT呈中度升高;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
胆红素代谢检查
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血清红素定量(umol/L)
尿液
粪便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色
3.4-17.1
1.7-10.2
0-6.8
(+)
(-)
黄褐色
溶血性黄疸
轻度或正常
(++)
(-)
加深
阻塞性黄疸
轻度或正常
(-)
强(+)
变浅或陶土色
肝细胞性黄疸
(+)或(-)
(+)
变浅或正常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检测项目
阳性(+)意义
1.HBsAg-表面抗原
感染HBV,见于HBV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无传染性
2.抗HBs-表面抗体
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曾感染过HBV,目前HBV已被清除者——保护性抗体
3.HBeAg-e抗原
有HBV复制,传染性强
4.抗HBe-e抗体
HBV大部分被清除或抑制,传染性降低。
5.抗HBc-核心抗体
曾经或正在感染HBV,是诊断急性乙肝和判断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大三阳()
小三阳()
1.HbsAg(表面抗原)
阳性
HBV正在大量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
1.HbsAg(表面抗原)
阳
性
HBV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3.HbeAg(e抗原)
4.抗-Hbe(e抗体)
5.抗-HBc(核心抗体)
5.抗-HBc(核心抗体)
肾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临床意义
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评估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①肾衰竭代偿期:Ccr50~80ml/min。②肾衰竭失代偿期:Ccr20~50ml/min。③肾衰竭期(尿毒症早期):Ccr10~20ml/min。④肾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晚期):Ccr<10ml/min。
指导临床用药 Ccr<60ml/min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Ccr<30ml/min,用噻嗪类利尿剂无效,改用袢利尿剂;Ccr<10ml/min,袢利尿剂无效,应做透析治疗。
血肌酐(Cr)测定
①评估肾功能的损害程度:②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肾前性少尿:血Cr增高一般≤μmol/L;肾实质性少尿:血Cr增高常μmol/L。
血清尿素氮(BUN)测定
分类
疾病
肾前性因素
肾血流量不足:脱水、心功能不全、休克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急性传染病、上消化道出血
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症、慢性肾盂肾炎
肾后性因素
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
血尿酸测定
原尿中90%左右的UA在近端肾小管处被重吸,血尿酸浓度受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 血尿酸(UA)增高见于:①痛风:UA明显增高是诊断痛风的主要依据。②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急性或慢性肾炎。③白血病和恶性肿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