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肿瘤,十四章:骨关节疾病
一、最佳选择题1、被誉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的是A、病理学诊断B、影像学诊断C、经验性诊断D、典型临床表现E、肿瘤标志物A病理学诊断至今被誉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其不仅可判断是否为肿瘤,区分良、恶性肿瘤类别,还可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分型。2、可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抗肿瘤药是A、多柔比星B、吉非替尼C、厄洛替尼D、卡培他滨E、环磷酰胺D卡培他滨等药物可引起手足综合征,初期表现为手掌、足底、指(趾)末端感觉异常、刺痛感、麻木、充血,可伴有皮肤增厚、粗糙等,继而出现疼痛、皲裂、脱皮,严重患者可出现水疱、溃疡伴随剧烈疼痛。、可引起心脏毒性或骨髓抑制的为A、异环磷酰胺B、顺铂C、米托蒽醌D、阿糖胞苷E、长春新碱C可导致心脏毒性的药物主要有蒽环类。此外,紫杉醇、氟尿嘧啶及大剂量环磷酰胺也可引起心脏毒性。4、抗肿瘤药物引起骨髓抑制,治疗时需要使用G-CSF的指征为A、WBC2.0x/LB、WBC1.5x/LC、WBC1.0x/LD、WBC0.5x/LE、WBC0.x/LA轻度白细胞和粒细胞计数降低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白细胞计数<2.0×/L或粒细胞计数<1.0×/L,应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或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治疗;一旦白细胞计数<1.0×/L或粒细胞计数<0.5×/L,可适当考虑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5、轻度血小板计数降低无需处理,血小板计数<50.0×/L时A、可皮下注射白介素-11(IL-11)B、停止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C、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D、补充叶酸的同时合用维生素B12E、使用铁剂合用维生素CA轻度血小板计数降低无需处理,血小板计数<50.0×/L可皮下注射白介素-11(IL-11)或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发生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危象时,应输注血小板及止血治疗。对血红蛋白降低的患者可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并补充铁剂。6、蒽环类抗生素容易引起急、慢性心脏毒性,可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心衰等,可以采用何种药物预防A、普萘洛尔B、辅酶QC、阿托品D、硝苯地平E、维拉帕米B心脏毒性:可导致心脏毒性的药物主要有蒽环类。此外,紫杉醇、氟尿嘧啶及大剂量环磷酰胺也可引起心脏毒性。可选择维生素、辅酶Q、谷胱甘肽或右雷位生预防或治疗。7、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不包括A、能口服尽量口服B、按需给药C、按时给药D、按阶梯给药E、用药个体化B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是指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的程度分别选用第一、二、三阶梯的止痛药物。具体原则包括:(1)口服给药:能口服尽量口服,提倡无创的给药方式。(2)按时给药:不是按需给药。()按阶梯给药。(4)用药个体化。(5)注意具体细节。8、属于癌痛治疗第二阶段止痛药物为A、吗啡B、曲马多C、羟考酮D、美沙酮E、二氢埃托啡B按阶梯给药:按照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选用不同阶梯的止痛药物。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多指NSAIDs药物,对轻度疼痛疗效肯定,并可以增强二、三阶药物的效果,有封顶效应(天花板效应)。当疼痛得不到缓解时,不宜换用另一种NSAIDs类药物,应该直接升到第二阶梯。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二氢可待因、曲马多等。首次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加NSAIDs有良好效果,目前有很多弱阿片类与NSAIDs药物的复合剂,弱阿片类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往往被复合制剂中有封顶效应的NSAIDs剂量所限。第三阶梯:强阿片类,以吗啡为代表,药物种类及剂型多,合理使用将使90%以上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免除疼痛。无封顶效应,即无天花板效应。主要药物有吗啡(有多种剂型,如注射剂,即释、缓释口服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美沙酮、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羟考酮。9、属于癌痛治疗第三阶段止痛药物的是A、对乙酰氨基酚B、曲马多C、羟考酮D、可待因E、氨酚可待因C按照癌症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选用不同阶梯的止痛药物。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多指NSAIDs药物,对轻度疼痛疗效肯定,并可以增强二、三阶梯药物的效果,有封顶效应(天花板效应)。当疼痛得不到缓解时,不宜换用另一种NSAIDs类药物,应该直接升到第二阶梯。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二氢可待因、曲马多等。首次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加NSAIDs有良好效果,目前有很多弱阿片类与NSAIDs药物的复合制剂,但是弱阿片类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往往被复合制剂中有封顶效应的NSAIDs剂量所限。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药物种类及剂型多,合理使用将使90%以上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免除疼痛。无封顶效应,即无天花板效应。主要药物有吗啡(有多种剂型,如注射剂、即释片、缓释片)、芬太尼注射剂或透皮贴剂、美沙酮、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羟考酮。10、下列药物中属于弱阿片类药物的为A、吗啡B、可待因C、羟考酮D、哌替啶E、美沙酮B按阶梯给药:按照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选用不同阶梯的止痛药物。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多指NSAIDs药物,对轻度疼痛疗效肯定,并可以增强二、三阶梯药物的效果,有封顶效应(天花板效应)。当疼痛得不到缓解时,不宜换用另一种NSAIDs类药物,应该直接升到第二阶梯。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二氢可待因、曲马多等。首次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加NSAIDs有良好效果,目前有很多弱阿片类与NSAIDs药物的复合制剂,但是弱阿片类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往往被复合制剂中有封顶效应的NSAIDs剂量所限。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药物种类及剂型多,合理使用将使90%以上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免除疼痛。无封顶效应,即无天花板效应。主要药物有吗啡(有多种剂型,如注射剂,即释片、缓释片)、芬太尼注射剂或透皮贴剂、美沙酮、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羟考酮。11、和缓医疗总的原则不包括A、尊重B、有益C、不伤害D、无痛苦E、公平D和缓医疗总的原则为:尊重,有益,不伤害和公平。12、临终关怀是对于预期寿命少于几个月的慢病终末期患者的一项特殊疗护项目A、12B、10C、6D、5E、C临终关怀是对于预期寿命少于6个月的慢病终末期患者的一项特殊疗护项目,考虑到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参考台湾的翻译,称为安养疗护。1、主要用于治疗重症RA,可引起高血压、齿龈增生、多毛的DMARDs为A、甲氨蝶呤B、环孢素C、金诺芬D、青霉胺E、羟氯喹B环孢素(Cs)用于重症RA。常用剂量~5mg/(kg·d),维持量2~mg/(kg?d)。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损害、继发感染、肿瘤以及胃肠道反应、齿龈增生、多毛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与剂量和血药浓度有关。服药期间应査血常规、血肌酐和血压等。14、有蓄积作用,易沉淀于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引起视网膜变性的抗疟药是A、吲哚美辛B、双氯芬酸C、甲氨蝶呤D、氯喹E、青霉胺D抗疟药氯喹(mg/片)和羟氯喹(mg/片)两种,有蓄积作用,易沉淀于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引起视网膜变性而致失明,服药半年左右应查眼底。15、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晨僵B、皮下结节C、非对称性关节肿痛D、疼痛可以引起抑郁E、类风湿因子阳性CRA临床表现:(1)晨僵。(2)多关节炎,特别累及手关节,对称性关节肿痛。关节畸形。()皮下结节。(4)类风湿因子阳性、抗环状瓜氨酸抗体阳性、血沉增快。(5)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受累关节骨侵蚀或骨质疏松。(6)RA还可有多系统损害改变,如间质性肺炎、血管炎、肾损害等,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7)关节畸形影响躯体功能,疼痛可以引起抑郁。16、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经诊断即开始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首选药物是A、塞来昔布B、甲氨蝶呤C、羟氯喹D、青霉胺E、金诺芬B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经诊断即开始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该类药物较NSAIDs发挥作用慢,明显改善症状大约需要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药。虽不具备即刻止痛和抗炎作用,但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疗效。从疗效和费用等考虑,通常首选甲氨蝶呤,并将它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也可选用柳氮磺吡啶或羟氯喹。17、患者,男,65岁,有胃溃疡病史,近两个月来出现手足多个小关节肿痛,成对称性,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建议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为A、布洛芬B、尼美舒利C、吲哚美辛D、双氯芬酸E、萘丁美酮B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NSAIDs,对有溃疡病史的老年人,宜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B选项尼美舒利属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其余选项属于非选择性NSAIDs。18、下列药物中,不属于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的是A、甲氨蝶呤B、依那西普C、硫唑嘌呤D、环孢素E、来氟米特BB项属于生物制剂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其余选项均为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19、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性关节炎时,为减轻其胃肠副作用常并用A、钙剂B、维生素KC、H2受体拮抗剂D、碱性药E、羟氨苄青霉素钠C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性关节炎时,如果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可选用非选择性NSAIDs加用抑酸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等胃黏膜保护剂,或选择性COX-2抑制剂。20、下列非甾体抗炎药中,胃肠道损害相对较大的为A、洛索洛芬B、尼美舒利C、美洛昔康D、双氯芬酸E、塞来昔布D21、骨性关节炎治疗的关键为A、早期预防B、遵医嘱用药C、早期就诊D、减少运动E、避免不良姿势C出现关节弹响,关节酸痛、关节僵硬症状应重视,早期就诊是治疗的关键。二、配伍选择题1、A.甲胎蛋白B.癌胚抗原C.前列腺特异性抗原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E.糖类抗原1、主要用于结直肠癌等腺癌诊断的是ABCDEB2、用于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ABCDEA、用于男性前列腺癌诊断ABCDEC特异性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②癌胚抗原(CEA),主要用于结直肠癌等腺癌诊断;③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男性前列腺癌诊断。2、A.TB.DC.MD.NE.S目前,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建立的分期系统中1、代表原发肿瘤范围的是ABCDEA2、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及范围的是ABCDED、代表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的是ABCDECTNM分期系统是基于解剖学范围提出,并分为临床TNM(cTNM)分期和病理TNM(pTNM)分期,后者更具指导价值。TNM分期系统中,“T”代表原发肿瘤范围,“N”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及范围,“M”代表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三个大写字母后加上数字或小写字母以客观记录具体情况。、(皮肤毒性)A.环磷酰胺B.氟尿嘧啶C.吉非替尼D.白消胺E.卡培他滨1、可致患者沿静脉出现迂回线状色素沉着和皮肤迅速晒黑而无灼痛或红斑的是ABCDEB2、可导致痤疮样皮疹的是ABCDEC、可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是ABCDEE多柔比星(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等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导致脱发。氟尿嘧啶可致患者沿静脉出现迂回线状色素沉着和皮肤迅速晒黑而无灼痛或红斑。痤疮样皮疹是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突出的皮肤不良反应。卡培他滨等药物可引起手足综合征,初期表现为手掌、足底、指(趾)末端感觉异常、刺痛感、麻木、充血,可伴有皮肤增厚、粗糙等,继而出现疼痛、皲裂、脱皮,严重患者可出现水疱、溃疡伴随剧烈疼痛。4、A.出血性膀胱炎B.溶血性尿毒症C.心脏毒性D.末梢神经炎E.肺纤维化1、环磷酰胺可引起ABCDEA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等尿道刺激症状,继而出现血尿,异环磷酰胺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风险更高;因此,治疗时需同步给予美司钠,预防剂量通常为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剂量的20%,分别在给药后0小时、4小时、8小时静脉滴注美司钠;若怀疑中毒则尽快一次性大剂量给予美司钠解救,连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可达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剂量的%。2、蒽环类抗肿瘤药可引起ABCDEC导致心脏毒性的药物主要有蒽环类。此外,紫杉醇、氟尿嘧啶及大剂量环磷酰胺也可引起心脏毒性。、博来霉素引起ABCDEE导致肺毒性的典型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5、A.曲马多B.顺铂C.博来霉素D.吉西他滨E.伊立替康1、按药物致吐性强弱,如大剂量应用具有高致吐性的药物是ABCDEB2、按药物致吐性强弱,属于中致吐性的药物是ABCDEE、按药物致吐性强弱,属于低致吐性的药物是ABCDED4、按药物致吐性强弱,属于极低致吐性的药物是ABCDEC按药物致吐性强弱,可分为以下四类:①高致吐性(>90%),如大剂量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等;②中致吐性(0%-90%),如卡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③低致吐性(10%-90%),如紫杉醇、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吉西他滨等;④极低致吐性(<10%)如博来霉素、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等6、A.昂丹司琼B.白介素-11C.洛哌丁胺D.辅酶QE.美司钠1、肿瘤患者使用多柔比星导致的恶心呕吐可选用哪种药物治疗ABCDEA2、肿瘤患者使用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脏毒性可选用哪种药物预防ABCDED、肿瘤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引起的腹泻可选用哪种药物治疗ABCDEC4、肿瘤患者使用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可选用哪种药物治疗ABCDEE5、肿瘤患者使用顺铂引起的血小板计数<50.0×/L可选用哪种药物治疗ABCDEBA.昂丹司琼——治疗恶心呕吐B.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计数降低C.洛哌丁胺——治疗腹泻D.辅酶Q——预防心脏毒性E.美司钠——治疗及预防出血性膀胱炎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已将临床疼痛治疗列入世界范围内解决肿瘤问题四个重点之一。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是指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的程度分别选用第一、二、三阶梯的止痛药物。1、以下药物中,属于第一阶梯止痛药的是A、吗啡B、可待因C、曲马多D、哌替啶E、对乙酰氨基酚E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多指NSAIDs药物,对轻度疼痛疗效肯定,并可以增强二、三阶药物的效果,有封顶效应(天花板效应)。当疼痛得不到缓解时,不宜换用另一种NSAIDs类药物,应该直接升到第二阶梯。2、以下药物中,属于第二阶梯止痛药的是A、布洛芬B、可待因C、羟考酮D、哌替啶E、美沙酮B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二氢可待因、曲马多等。首次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加NSAIDs有良好效果,目前有很多弱阿片类与NSAIDs药物的复合剂,弱阿片类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往往被复合制剂中有封顶效应的NSAIDs剂量所限。、以下药物中,属于第三阶梯止痛药的是A、布洛芬B、可待因C、二氢可待因D、曲马多E、哌替啶E第三阶梯:强阿片类,以吗啡为代表,药物种类及剂型多,合理使用将使90%以上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免除疼痛。无封顶效应,即无天花板效应。主要药物有吗啡(有多种剂型,如注射剂,即释、缓释口服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美沙酮、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羟考酮。四、多项选择题1、使用后容易引起脱发的药物包括A、多柔比星B、红霉素C、环磷酰胺D、依托泊苷E、阿奇霉素ACD多柔比星(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等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导致脱发。2、联合化疗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A、选择肿瘤敏感药物B、所选的药物対该肿瘤在单药治疗时有较好疗效C、避免联合使用主要不良反应重叠的药物D、避免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E、兼顾选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组成方案ABCE联合化疗方案的确定来自临床研究,并遵循以下原则:①肿瘤对化疗敏感;②所选的药物対该肿瘤在单药治疗时有较好疗效;③兼顾选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组成方案;④避免联合使用主要不良反应、作用机制等存在重叠的药物。、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药物剂量应个体化B、避免联合使用2种NSAIDsC、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长的NSAIDsD、有溃疡病史的老年人,宜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E、NSAIDs必须与DMARDs联合使用ABDE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消肿作用。药物剂量应个体化;避免同时选用≥2种NSAIDs;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NSAIDs,对有溃疡病史的老年人,宜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NSAIDs虽能减轻RA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和预防关节破坏,故必须与DMARDs联合应用。4、属于类风湿关节炎常用治疗药物的是A、NSAIDsB、DMARDsC、生物制剂D、糖皮质激素E、抗生素ABCD治疗的目标除了控制症状,更为关键的是要应用改善病情的药物,延缓病情发展,避免致残。常用药物分为五大类: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5、属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是A、双氯芬酸钠B、青霉素C、巯唑嘌呤D、雷公藤多苷片E、甲氨蝶呤ACDEA.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B.青霉素——属于抗生素C.巯唑嘌呤——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D.雷公藤多苷片——植物药制剂E.甲氨蝶呤——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6、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性关节炎时,为减轻其胃肠副作用可并用A、H2受体拮抗剂B、质子泵抑制剂C、米索前列醇D、双磷酸盐E、硫酸亚铁ABCOA常用NSAIDs治疗,如果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可选用非选择性NSAIDs加用抑酸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等胃黏膜保护剂,或选择性COX-2抑制剂。7、关于骨性关节炎,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重在预防B、早期就诊C、急性期减少运动D、慢性期制度适宜的运动计划E、急性期加强体育锻炼ABCD骨性关节炎患者教育1.重在预防 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过度劳累,避免不良姿势,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减少负重。肥胖者应适当减体重,体育锻炼适量。2.早期就诊 出现关节弹响,关节酸痛、关节僵硬症状应重视,早期就诊是治疗的关键。.休息与运动 急性期减少运动,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防止关节挛缩;慢性期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改善或防止关节功能不全和残障。4.遵医嘱治疗,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资料(全)网盘扫码免费领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