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浙江大医院、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联合协办的年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已于年9月24日-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召开。
年,适逢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成立40周年。作为中国血液学领域最大的公益性学术团体,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4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血液学发展史的缩影。40年的时光掠影,记录着历代中国血液学人的艰辛努力和奋斗成果。
是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联合CCMTV临床频道-血液科为大家呈现的中国血液学40年发展历程的系列节目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将由全国各地的血液学大咖专家为大家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血液学,带我们共同回顾这风雨兼程的40载。
本期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医院的杨同华教授为我们分享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与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以及中医院的胡晓梅教授为我们分享中医药在中国血液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中西整合的必要性。
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中国中医药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上与西医的角度不同。在血液系统疾病中,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非常好。我国研究了几十年,尤其通过补肾的方法,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愈率提高了20-30%。在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方面,中医药的双向调节、溶栓作用也非常好。对于溶栓,水蛭等药物的疗效优于西药。当患者体质虚弱之时,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并发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例如,移植、化疗后,患者出现消化道功能减弱、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等并发症,可通过麻杏石甘汤一类的中药汤剂,解除细胞因子风暴。在化疗等治疗方面,如多发性骨髓瘤的外周神经病变,中药、针灸均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对于过敏性紫癜,若西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一部分患者可通过3个月或半年的中药治疗获得治愈。所以,中医药治疗对于某些血液病是极具优势的。
中西结合广纳人才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虽然开展了很久,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血液病的治疗以西医为主,但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医生则以中医为主。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西医专家投身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工作中来,中医则应该更深入地研究经典,改变研究思路。西医和中医双方共同参与结合,进行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才能真正把中西医结合学组的工作做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孕育着大量的宝藏,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推动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向前发展!
学术交流值得期待本次会议的讲题内容较多,如砷剂等中药对白血病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外周神经病变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以及中药新的提取方法等。中西医结合学会刚刚成立一个月,未来还将会安排更多的学术交流。
四十不惑蒸蒸日上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四十不惑”,希望中国的血液事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更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不惑是指不要总跟随国外的脚步,要有自己的思路、创新和研究方法,使中国的血液学到达新的高度,全面发展。如今是百花齐放的年代,希望中国的血液学事业蒸蒸日上!
中医中药一马当先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几千年的历史里,传统中药在很多传染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疗效,也同样在血液病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死亡率为90%,经过传统中药砒霜提取物——亚砷酸注射液的治疗后,如今治愈率可达90%,这是血液学中最突出的成就。中药在血液学领域的很多研究成果已写入中国甚至国际的指南,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
强强联合事半功倍中医和西医治疗疾病各有优势。西药疗效快,作用强,而中医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的血液病患者通过采取中西医强强联合的治疗方法,极大改善了临床预后。
中西整合相得益彰中西整合学组的成立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中国人喜欢用中药治疗疾病,虽然效果相对较慢,但在慢性病管理中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对于西药的副作用,如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激素带来的应激反应、以及患者的焦虑等问题,西医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法,而中药却从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在未来,中西医强强联合,提高疾病疗效,综合调理患者身体,将会为中国的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知己知彼齐头并进本次会议在中西医的专题讲座中,西医的专家们对中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学习中医、了解中医。中西医专家共同沟通交流,才能更加了解相互的需求以及患者的需求,从而为中西医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整合计划。
阴阳辨证重点调控中医讲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失衡就可能导致疾病。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免疫就是中医所谓的正气,即气血阴阳,而西医的很多疾病均涉及免疫机制,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中医讲究辨证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中及移植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此时正需要中医的治疗来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如何更好地使用中药、如何更好地进行辨证治疗,将成为今后工作需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