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正/口述桂维诚/整理
1
陈布雷日记(.7.29
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一阴雨八十四度
六时十五分起,盥洗毕,即往国府参加扩大周[活动]。总裁主席并训话一小时,对于公务员之生活救济及办事方法应改进,各点有详切指示。八时十五分礼成。九时到官邸,晋谒报告数事,九时卅分出。闻枕琴先生病剧,医院访问,至则已昏迷不省人事,仅能颔首而已,不忍久留,遂与显光同归。十二时往机场送行(陈嘉庚定今日飞昆明),旋即折返。午后三时偕王袁谒委员长。四时返寓,商编纂事略诸事,今日皋儿自南岸归,夜阅公事,十二时寝。
2
陈布雷日记(.7.30
七月卅日星期二晴八十六度
七时起,阅情报二十八件。闻枕琴先生于今晨丑初逝世,如此善人,竟以中寿谢世,曷胜悼惜!委员长以电话命撰挽联。并准备祭文,即交张秘书剑锋属撰,旋又命代何(应钦)总长拟请国府褒扬之呈文稿,则余自撰之。追念清德,写罢不禁泫然。芷町谓余文中“贞信普洽于将士,劳瘁靡间于晨昏”二语,对于枕公洵非溢美之词也。约孟海来谈。并以电话与童次布君接洽,嘱撰次枕公事略,交中央社发表。碌碌半日。至晚餐后始毕事。十一时卅分寝。
3
陈布雷日记(.7.31
七月卅一日星期三晴九十度
六时起,盥洗毕,偕孟海同赴歌乐山平正农场吊周枕琴先生。向灵前致礼,不觉黯然流涕。如此完人,今不可作矣!与空如、经略、峰、作人、仲歧诸君谈询善后诸事。略坐即出,至中途离山洞不远处,遇何总长及文白。告余以钱慕霖君在车中突患狭心症昏迷晕倒,脉搏已停,招医生打强心针二枚,十馀分钟后竟无效果,金诵盘来视。谓不可救矣。军运人才,又弱一个,其可悼为何如耶?八时卅分,与孟海同归寓,为何总长拟呈请褒扬枕公之呈文稿。十一时,徐子青协理来访,甫从香港归,以电话请示委员长,约明日往见。十二时,有空袭警报。敌海军机于下午一时馀,窜入渝市空投弹,被我击落三架。四时解除警报。五时,张彭春公使来谈,定下星期三赴土耳其,函机要室发密电本二册。七时,教育专门委员会赖文彪君来谈,报告张九如赴香港,秘书职务托其替代。改定祭枕琴先生文,嘱芷町写挽联。又电唁沪法院钱鸿业庭长。阅二组情报二十件。十一时卅分寝。
周骏彦(字枕琴)(~)
陈布雷(~)
0
1
以上是陈布雷先生从年7月29日到31日的三天日记,涉及我先祖父周枕琴公逝世前后的有关事情。这是陈布雷先生的孙女、杭州市原副市长陈重华几年前赠给我的。短短多字的真实记载,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在抗战中的那几天,发生在陪都重庆的一些事情。
陈重华
陈布雷先生(年11月15日-年11月13日),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浙江宁波慈溪人。他早年就读于慈溪县中学堂,后转入宁波府中学堂,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作记者。以“布雷”笔名写作评论。同年10月武昌起义后,他写的《谈鄂》十论,按日刊布,响应革命。年3月加入同盟会,年赴上海,先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韦氏大字典》,后任《商报》主编。后为《国闻周刊》主要撰稿人。他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国文科新闻组(新闻系前身)教授,主讲《社论作法》。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
蒋介石与文胆陈布雷
抗战时期是布雷先生人生的一个高峰。年7月初,蒋介石邀集国内知识界名流多人召开“谈话会”,并在会上慷慨陈词,这篇谈话以“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一句最为著名,它如同“抗战宣言”一样,为中国四万万同胞广泛传诵,激励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这篇演讲稿,就是陈布雷起草的。抗战时期,陈布雷还有许多文章广受赞誉,在国内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布雷先生被称作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又担任总统国策顾问及全国宣传小组召集人,是国民党政权在文化舆论宣传方面的“总参谋长”。他正直清廉、秉公无私,爱憎分明,在抗战中支持亲属奔赴抗日前线,设法掩护民主人士。在重庆时周恩来曾托人向他传话:“对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的笔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要为全中国四万万同胞服务。”
布雷先生的亲属和晚辈,在道德传承上与他有相通之处。陈布雷有七子二女,他常以“正直平凡”四个字教导子女,他看透了政治的黑暗、官场的恶浊,因此严禁子女参与政治。长子陈迟成为农产品专家,次子陈过成为内科专家,三子陈适后来在武汉测绘学院任教授,四子陈迈任上海铁路局工程师,六子陈遂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工专业。
布雷先生虽然不赞成子女从事政治活动,但是在抗战期间,却积极鼓励晚辈从军救国。年末,他得知侄儿陈迨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十分高兴,写信勉励。年,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三子陈适(时在同济大学学习测量专业)积极报名加入炮兵;四子陈迈(时在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主动报名参加工兵,他知道后,写下一首五言长诗,题为《送迈儿从军至璧山》。幼子陈远因未到从军年龄,在体检时揣了几块石头在口袋里,以增加体重。在他众多子女中,二女儿陈琏选择了一条与其父分道扬镳的道路。年7月陈琏在高中期间加入了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宣布与家庭决裂。年后,陈琏任共青团中央少儿部部长。文革中受迫害,自杀身亡,年仅48岁。
布雷先生的孙女陈重华,年5月生,浙江慈溪人,曾作为知青下乡到桐庐县,医院、桐庐制药厂工作,在职大专,主管技师,先后加入民革、中共,曾任杭州市政府副市长、民革杭州市委员会主任委员。退休前,我和陈重华曾多次会面交谈。
1年岁末,我当时在宁波市政协工作,曾接待过陈布雷先生当时唯一在世的兄弟、91岁高龄的美籍华人陈叔同(训愿)先生偕陈家子弟一行15人,他们分别自美国、德国和宝岛台湾,来到家乡宁波寻根问祖,拜祭祖先在天之灵,探亲访故,感受乡人深情厚谊。临别时,陈叔同先生还欣然为我题写了“周陈两家本属戚谊世交,此行圆满完成衷心致谢”的墨宝。
陈方(字:芷町)遗墨陈芷町书画作品集0
2
布雷先生年7月29日的日记中记载:“九时卅分出。闻枕琴先生病剧,医院访问,至则已昏迷不省人事,仅能颔首而已,不忍久留,遂与显光同归。”枕琴先生即我的先祖父。年起,他被委以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署长要职,授予中将军衔,主管三军军饷、军粮与被服。抗日战争初期,军费、粮饷遽增,先祖父尽力为抗日将士筹措军需供应,夙夜为公,殚精竭虑,积劳成疾,膀胱炎的病势日趋严重。他住在重庆两路口,蒋介石经常派蒋经国和蒋纬国代表他到周府探望,二人口称伯父,十分尊敬。年7月30日凌晨,先祖父终因不治而辞世,享年69岁。
布雷先生年7月30日的日记中记载:“闻枕琴先生于今晨丑初逝世,如此善人,竟以中寿谢世,曷胜悼惜!委员长以电话命撰挽联。并准备祭文,即交张秘书剑锋属撰,旋又命代何总长拟请国府褒扬之呈文稿,则余自撰之。追念清德,写罢不禁泫然。芷町谓余文中‘贞信普洽于将士,劳瘁靡间于晨昏’二语,对于枕公洵非溢美之词也。约孟海来谈。并以电话与童次布君接洽,嘱撰次枕公事略,交中央社发表。”
由此可见,当年国民政府对先祖父逝世后的吊唁追悼安排得十分隆重周到,布雷先生遵蒋公之命,一手准备挽联和祭文;并应国军总参谋长何应钦之命,亲自为之撰写拟请国府褒扬的呈文稿。他在文稿中给予我的先祖父极高的评价:“贞信普洽于将士,劳瘁靡间于晨昏。”芷町先生看到文稿后,对布雷先生说,这样的评价对于枕公完全不是溢美之词。这说明大家对我的先祖父在抗战初期的军需供应中尽职尽责、劬劳奉公的杰出贡献,都是极为称道的。因此,布雷先生不禁发出“如此善人,竟以中寿谢世,曷胜悼惜”的感叹。第二天一早,他偕沙孟海先生同赴歌乐山平正农场吊唁我的先祖父,“向灵前致礼,不觉黯然流涕”,并且再发感叹,悼惜之情溢于言表:“如此完人,今不可作矣!”
先祖父逝世后,蒋介石偕陈洁如亲自到周府吊唁,表达了对先祖父的深切悼念。8月2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以彰忠荩,而慰英灵。
陈布雷遗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