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临床血液学杂志年7月第22卷第7期
例患者移植前出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移植后有9例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症状并出现多个凝血指标异常,占8%,既往均无类似病史。直接导致死亡率为33%(3/9)。
凝血功能异常主要有:DⅡ升高(9/9)、BPC下降(9/9)、TT延长(8/9)、APTT升高(5/9)、FIB下降(5/9),PLG下降(3/3)、t-PA升高(3/3)、PAI-1升高(2/3)、VWF:Ag升高(2/2)、各凝血因子活性下降(1/9)。ATⅢ、PS、PC正常范围。
移植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有关出凝血方面的并发症,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移植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血小板功能、内皮、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从而形成出血与血栓等并发症。
对出凝血功能的异常改变,目前大多认为移植后的早期阶段,患者会出现高凝状态。Park等发现PAI-1升高、t-PA延长,FIB下降是诊断VOD指标,而ATⅢ降低,PLG下降是预测VOD指标。aGVHD患者t-PA-PAI-1升高,DⅡ上升,提示GVHD也可造成高凝、高纤溶状态和血管内皮受损。
血中TNF浓度增加见于感染的早期和恢复期,与纤溶系统激活有关,IL-6则与凝血和纤溶系统共激活有关。
凝血指标异常主要发生在移植后的2个阶段。1个阶段是移植1个月内出现,以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为主要特点。诱因有感染(5/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5)、抗胸腺球蛋白(3/5)、肝静脉闭塞综合征(2/5)。伴随症状主要有出血性膀胱炎(2/5)。治疗上予加强抗感染、激素以及对症治疗,症状和指标得以改善的时间较长。另1个阶段在移植1个月后、3个月内,以凝血活酶时间延长(4/4)为主要特点。诱因主要有感染(3/4)、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4),抗胸腺球蛋白(2/4)。伴随症状有环孢素脑病(1/4)、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1/4),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局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4)。这个阶段治疗效果差,大多死亡(3/4)。
凝血功能异常并出血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但影响因素复杂,预处理化疗、抗胸腺球蛋白、环孢素A等药物因素,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闭塞综合征等都可能是诱因。
埃里克大叔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