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一看检查单上“潜血”阳性就以为尿血了,一看“尿蛋白”有个+就有问题,一看“细菌数”有细菌数量,就以为感染了,其实不然,不要自己吓自己!尿常规是三大常规检验之一,通过做尿常规,不仅可以发现早期肾脏病变,还对泌尿系统和糖尿病的筛查也有作用。
关于尿常规及相关知识你知道吗?
1、颜色(Color)
正常:人体尿液因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等的存在,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异常:下图中的几种颜色就要注意。
2、尿比重(SG)
正常:参考值1.~1.。尿比重反映尿液中所含可溶性物质和水的比例,常用于衡量肾脏浓缩功能。
异常:尿比重升高可见于高热、脱水、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等。尿比重降低可见于慢性肾衰、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等。
所以,如果尿常规的其它项目没有异常,仅在尿比重有个“箭头”,不用慌张,可能跟自己的喝水量相关。
3、尿pH(pH)
正常:正常值为5.0-8.5(平均值6.5)。
异常:饮食会影响尿pH,如吃大量肉类及高蛋白食物尿pH降低,吃大量蔬果pH会偏高。疾病引发的pH降低,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等,pH升高多见于频繁呕吐、碱中毒等。
4、白细胞(LEU)、镜检白细胞
正常:白细胞(LEU)“-”阴性,镜检白细胞参考值0~5个。
异常:白细胞显示“+”、镜检白细胞5个,提示可能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然而当尿白细胞有“+”,是不是一定是尿路感染了呢?其实并非如此,当白细胞有异常时首先要排除是不是标本污染,尿道及周围的污染物、女性的白带、尿杯都有可能成为污染源,因此,留尿标本时首先清洗尿道口,在排出一小段尿液后,医院干净的尿杯留取中段尿液,在2个小时内送检,以免细菌滋生。
5.亚硝酸盐(NIT)
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没有或有少量亚硝酸盐。
异常:“+”阳性,“+”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尿亚硝酸盐阳性常见于因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当然要排除还原性药物影响哟。
6.尿蛋白(PRO)
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尿蛋白。
异常:尿蛋白出现“+”提示可能存在肾病,然而剧烈运动、高热、高蛋白饮食等也可能引起蛋白尿,但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一般不超过一个“+"。如果此项指标超过(+)或多次复查均处于(+)左右水平,就有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的异常,需要行进一步检测24小时蛋白尿来明确。
7.葡萄糖(GLU)
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没有葡萄糖。
异常:出现“+”首先要排查糖尿病,“+”越多说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越高。
除了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有尿糖,如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要注意是否摄入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肾性糖尿、妊娠等原因引起,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8、尿酮体(KET)
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只存在微量的酮体。
异常:“+”阳性,“+”越多酮体含量越高,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可能因饥饿、严重腹泻、脱水、营养不良等引发。
9、尿胆原(URO)
正常:“-”阴性。
异常:尿胆原阳性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等。
10、尿胆红素(BIL)
正常:“-”阴性。
异常:“+”通常与黄疸关系密切,尿胆红素升高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加深,呈茶色。尿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或阻塞性黄疸。
11、尿隐血(BLO)
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应该有红细胞。
异常:“+”阳性,潜血阳性不是尿血。真正判断是否存在血尿的是高倍镜视野的红细胞数(RBC)。只要尿中存在能使试纸条变色的物质,都会出现检测阳性,因此除了尿中有红细胞外,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也会引起潜血阳性。尿隐血除了肾炎、肾病,还可能是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尿路粘膜损伤、结核、肿瘤等。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尿隐血阳性者要定期复查。
那么,为什么还要测维C呢,如果尿检前有大量维C摄入,可能会使尿隐血、尿糖、尿酮体以及亚硝酸盐等化验项目出现假阴性的结果,造成医生对疾病的错误判断哦!
最后,重要提醒,怎么才能取好尿夜标本呢?
取尿液标本时,刚开始排尿时不要截取小便,让小便将尿道冲洗一下后,截取中段小便进行装杯,最后末端的小便也不要。
好啦,看完这些,还会看到检查单两眼一抹黑,觉得尿检没啥用吗?下次体检,一定要把尿常规做起来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辑:林胜
校审:王华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