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被重新激活的病毒,两者都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不良预后有关,但很少有研究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和EBV共激活的影响;
2、本研究CMV-EBV共激活患者的1年总生存期(OS)(P=0.)和1年无白血病生存期(LFS)(P=0.)均显著降低,且共激活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性肺炎(P=0.);
3、移植后30天CD4+CD25+T细胞计数是病毒共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4、以Article形式发表于FrontiersinImmunology(IF=5.)
通讯作者
孙于谦副主任医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导
?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委员兼秘书
?第十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总干事
?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移植感染专业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高级访问学者
?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全球青年大使
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性疾病、出凝血疾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多项课题,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第一作者
周婧睿硕士研究生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导师:孙于谦副教授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EBV共激活与不良预后有关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公认的治疗大多数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体内通常会重新激活多种不同的疱疹病毒,CMV和EBV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被重新激活的病毒。以往的研究表明,CMV或EBV的重新激活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不良预后有关,并且两者都会增加非复发死亡率(NRM)。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病毒之间似乎存在双向联系,例如会导致CMV血症较高的发病率和较低的病毒清除率、较高的EBV-PTLD发病率以及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然而,很少有研究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和EBV共激活(定义为CMV和EBV病毒血症同时发生)的影响。国家中心临床研究发现CMV-EBV共激活对移植后临床结局有显著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在年7月至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名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例患者(68.4%)出现至少1次CMV病毒血症,36例(14.6%)患者出现EBV病毒血症,24例(9.7%)患者出现CMV和EBV病毒血症同时发生,即共激活。根据我们的定义将CMV和EBV再激活分为三组:(1)共激活组:定义为在CMV或EBV血症时分别检测到EBV或CMV病毒血症;(2)其他再激活组:定义为合并CMV和/或EBV再激活,但两种病毒激活并非同时发生;(3)未再激活组:定义为未检测到CMV和/或EBV再激活。
CMV-EBV共激活患者的1年总生存期(OS)和1年无白血病生存期(LFS)均显著降低。生存曲线见下图:
病毒再激活对临床结局的其余影响:1、共激活组的患者比其他两组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性肺炎(P=0.);2、再激活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再激活组(P0.);3、出血性膀胱炎在再激活组中也更为常见(P=0.)。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我们确定了病毒共激活是1年OS和L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一年OS:共激活组vs未再激活组HR=4.94,其他再激活组vs.未再激活组HR=1.94,P=0.;一年LFS:共激活组vs.未再激活组HR=3.66,其他再激活组vs.未再激活组HR=1.51,P=0.)。进一步分析表明,CMV持续时间(P=0.)、EBV持续时间(P0.)和移植后30天CD4+CD25+T细胞计数(P=0.)是病毒共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表汇总了病毒共激活的危险因素:
研究者解析:
据孙于谦副主任医师介绍:根据我们的定义,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证明CMV和EBV的共同激活与较低的1年OS和LFS相关。共激活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性肺炎。移植后30天CD4+CD25+T细胞计数被确认为CMV和EBV共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CMV和EBV共激活与移植后30天CMV或EBV病毒持续时间延长和CD4+CD25+T细胞重建不良有关。诚然,这项回顾性研究存在其固有的偏倚,并且我们的研究只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