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肉瘤?
和其余的恶性肿瘤一样,肉瘤的治疗也是越早效果越好。因此,早期发现肉瘤十分重要。但是肉瘤主要发生在四肢和腹膜后,而且在早期肉瘤较小的时候,患者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的体检十分重要。对于腹膜后的肉瘤,定期的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做到及时发现;而对于四肢的肉瘤,应该定期自己进行全面的查体,如果发现四肢出现包块,可以参照问题6所述先自己鉴别,医院找专业医师咨询。
怀疑肉瘤的患者需要做什么化验检查?
对于怀疑肉瘤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肿块局部的超声、X线摄片、CT或核磁等检查。对于较小的良性可能性较大的肿块,医师会建议患者直接手术切除,这样的话,需要进行手术前的常规化验检查,包括抽血化验血常规、生化、凝血、感染筛查、血型及拍摄胸片和心电图。而对于怀疑恶性肉瘤的患者,医师会建议患者先行病理活检,包括粗针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开取活检,明确诊断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而一旦明确肉瘤的诊断后,患者还需要进行分期检查以明确身体其余部位有无转移,需要视肿瘤病理类型及患者病情行胸部CT、腹部CT、全身淋巴结超声、头颅CT、全身骨扫描等检查。患者在手术前还需要根据有无内科疾病进行相关的评价手术风险的检查。
软组织肉瘤的常用化疗方案有哪些?
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专家们达成的共识,四肢、腹腔内、腹膜后的软组织肉瘤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有AD方案(多柔比星+达卡巴嗪)、AIM方案(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美斯纳)、MAID方案(美斯纳+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美斯纳、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单药化疗方案有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吉西他滨、达卡巴嗪、脂质体多柔比星、替莫唑胺等。
需要注意的是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和透明细胞肉瘤对化疗不敏感。而血管肉瘤的化疗与其余软组织肉瘤的化疗方案有所不同,它用的化疗药主要是紫杉醇、多西他赛和长春瑞滨,还可使用索拉菲尼、舒尼替尼、贝伐单抗等分子靶向药物。
肉瘤的放疗及化疗有什么主要的副作用?
肉瘤的放疗及化疗对大多数肉瘤患者的治疗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放疗及化疗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副反应。
对于放疗来说,如果肉瘤位于四肢,放疗的副反应主要是皮肤反应,具体表现为皮肤发红、色素沉着、甚至皮肤破损、脱皮,严重的可出现溃疡、感染等。皮肤反应是放疗近期的副反应,放疗结束及对症治疗后可以逐渐好转。放疗还可能导致射线照射区的骨骼坏死从而造成骨折。如果肉瘤位于脊柱——虽然这种情况比较罕见——放疗还有可能导致脊髓损伤从而造成截瘫。如果肉瘤位于腹腔内或者腹膜后,则放疗还会对腹腔内的脏器造成损伤,其副反应根据肉瘤的位置及相邻脏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常见的是造成腹泻、便秘、腹痛、肠梗阻等。
放疗还会引起一些长期的副反应,包括关节附近的放疗导致肢体挛缩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放疗区域出现放射后肉瘤或继发其余新的恶性肿瘤等。如果是还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接受放疗后还可能出现骨骼生长受影响而导致的肢体畸形。
肉瘤的化疗根据选用的化疗方案不同会有不同的化疗副反应。如果选用肉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即AIM方案(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美斯纳),则主要的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差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生成受影响,脱发,出血性膀胱炎,心肌损伤,过敏等。如果选用肉瘤的二线化疗方案,即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方案的话,则主要的副反应有过敏,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心肌损伤等。根据人体质的差异,化疗副反应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恶心呕吐厉害,也有的人可能骨髓抑制厉害,但也有人没有什么副反应出现。在化疗期间,要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若有副反应出现,要及时对症处理。
肉瘤会复发吗?
肉瘤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现代医学手段不能保证经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后不再复发。因此,肉瘤的病人在完成治疗后仍需终生定期复查。需要注意的是肉瘤的复发不一定在原手术区域,甚至在截肢手术以后仍然可能在肢体的残端复发。还有的病人表现为局部没有出现复发,但出现远离手术区域的其余器官,如肺部、脑部、脊柱的转移。
肉瘤会遗传吗?
肉瘤和其余的恶性肿瘤一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但是,因为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仅和自身的基因、染色体等遗传物质有关,也和很多外界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家里有人得了肉瘤,不意味着他或她的子孙后代就一定会得肉瘤,但是和一般正常人群比,他们的后代得肉瘤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此这类人群需要更密切的观察和定期体检。
肉瘤如何诊断与分期?
肉瘤的诊断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临床-影像-病理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一个肉瘤的诊断,需要综合骨肿瘤科医师、影像科医师及病理科医师的意见来综合做出。骨肿瘤科医师要考虑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病史的长短等因素;影像科医师要根据患者的CT或核磁的表现来判断肿瘤的良恶和倾向的诊断;病理科医师要根据活检取到的病变组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手段做出病理学上的判断。只有临床-影像-病理三者相统一,才能最终做出诊断。而临床-影像-病理三者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也不少见,这种情况下,则需要通过骨肿瘤科医师、影像科医师及病理科医师的多次交流讨论和会诊,才能决定最终的诊断。这也是肉瘤在诊断上和其余很多恶性肿瘤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
肉瘤的分期最常用的是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的软组织肉瘤分期(第7版)。这种分期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的最大直径是否大于px),肿瘤的部位(肿瘤是位于浅部还是深部)、有无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远处的转移、肿瘤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等指标将肿瘤分为I、II、III、IV四期,其中I期预后最好,IV期已出现远处转移,预后最差。
肉瘤诊治的误区?
(1)身上长“包”不当回事,或发现身上长“包”不及时治疗,将“包”养大。
(2)到不正规的医疗机医院治疗,或者自行针灸、按摩等治疗。
(3)诊断肉瘤后着急手术,不听医生的安排,拒绝化疗及放疗。
(4)过分迷信中医,不愿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现代综合治疗手段。
(5)治疗结束后不听从医生嘱咐,不按期进行复查。
典型案例1:某患者发现左大腿比右大腿粗多年,一直以为是体育锻炼后肌肉较发达,故一直未予重视,左大腿持续增粗,医院诊断为脂肪肉瘤,切除约哈密瓜大小肉瘤一个。
典型案例2:某患者发现左大腿根部短期内出现一个包块,局部红肿,医院误诊为脓肿,予以切开引流,结果手术后伤口一直不愈合。最医院最终诊断为恶性度很高的尤文肉瘤。
典型案例3:某患者发现臀部出现一个包块,未予重视,自行按摩后觉包块疼痛并增大,医院,最终诊为尤文肉瘤,但因按压肿瘤造成了肿瘤细胞的播散,出现了肺转移,很快患者病逝。
典型案例4:某患者诊为背部滑膜肉瘤,术前患者起初不愿接受化疗,经劝说后患者最终接受了术前化疗。化疗后背部肿瘤明显缩小,化疗2周期后进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99%以上坏死,化疗高度有效。患者出院后医生嘱咐其回家后继续医院行化疗,但患者未遵医嘱,结果半年多后肿瘤复发。
下肢肉瘤术后如何预防血栓?
骨肉瘤与软组织的肉瘤均好发于下肢,手术切除以后患者均需要较长时期的卧床休息。而且肿瘤患者本身的血液比正常人要易于凝固。因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病人手术后恢复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因为下肢血栓一旦形成,就有可能脱落导致肺栓塞从而威胁生命。病人术后出现肺栓塞导致患者突然死亡的案例并不罕见。那如何能预防下肢血栓呢?预防血栓最好的办法就是活动,既然病人不能下床,就需要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包括膝关节、踝关节及髋关节充分和足够次数的屈伸运动。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气压式循环驱动机帮助下肢血液进行循环并穿戴预防血栓的弹力袜。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病情,对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在整个术后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指导,切勿忽视血栓出现的可能及严重后果。
肉瘤患者日常生活有什么注意事项?
肉瘤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正视自己的疾病,按照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按时完成日常的定期复查。饮食上要注意健康饮食,多食蔬果,保证足蛋白摄入,忌高糖高脂。进行过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要格外爱护自己的新关节,因为人工关节也是有使用寿命的,用得越多,磨损越快。因此,我们建议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要做到“能坐电梯不爬楼,能坐汽车不走路”,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本科及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先医院医院担任医师。年8月至医院骨与软组织科工作。专业方向:骨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曾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参与专著《软组织肉瘤》的翻译;参与多部肿瘤科普书籍的编写;多次在北京骨科年会上发言。
擅长:各种软组织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神经鞘瘤、血管肉瘤等)的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对硬纤维瘤(侵袭性纤维瘤/韧带样纤维瘤病)有深入的研究;熟悉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可开展扩切植皮、前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清扫等手术;各种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转移癌)、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各种良性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的治疗。
李舒主治医师每周三下午在本中心出诊。
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