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一、概述
(一)病因:病毒、物理因素、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
(二)分类和分型
1.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分类
细胞成熟度
自然病程
急性白血病AL
病情发展迅速
以原始和幼稚细胞为主
数月
慢性白血病CL
病情发展缓慢
多为较成熟的细胞,其次是幼稚细胞
数年
2.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急性白血病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简称急非淋AML)。慢性白血病分慢性髓系白血病(简称慢粒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LL)。
二、急性白血病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常见症状,原因为感染(感染原因为成熟粒细胞减少)。
2.出血:原因为血小板减少。严重者颅内出血。
3.贫血:首发症状,与红细胞减少有关。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4.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⑴骨骼与关节疼痛:尤其是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四肢骨骼、关节疼痛。
⑵肝、脾、淋巴结肿大。
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多发生在化疗缓解期,以ALL最常见,轻者头痛、头晕,重者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⑷其他:①皮肤:表现为蓝灰色斑丘疹或皮肤粒细胞肉瘤,局部皮肤隆起呈紫蓝色皮肤结节。②口腔:牙龈增生、肿胀。③眼部:部分AML伴粒细胞肉瘤(绿色瘤)。④睾丸:无痛性一侧肿大等。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多或正常或降低。
2.骨髓象:是确诊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三)治疗原则
1.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目前儿童急淋白血病首选VP方案,即长春新碱加泼尼松,成人急淋白血病首选VADP方案,即长春新碱加柔红霉素、泼尼松和门冬酰胺酶,也可用VLP(VP加门冬酰胺酶)方案或VDP(VP加柔红霉素)方案。急非淋白血病常用DA方案,即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
2.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的防治:多饮水、碱化尿液;口服别嘌醇,抑制尿酸合成。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可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或者阿糖胞苷等药物,注射后应去枕平卧4~6小时。
4.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效方法。
(四)化疗药的护理
1.静脉炎及组织坏死
(1)合理选择静脉:最好采用中心静脉置管。
(2)预防静脉炎及组织坏死:输注前先用生理盐水冲管,确定无外漏,再输入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速度慢,确保针头在血管内;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拔针后按压数分钟。
(3)静脉炎及组织坏死的护理:一旦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边回抽边拔针,局部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皮下注射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并冷敷;局部血管禁止静脉注射;避免患侧卧位,勿按压患处。其余按静脉炎处理。
2.骨髓抑制反应:定期查血象及骨髓象。
3.消化道反应:良好的就餐环境;合适的进餐时间,避开化疗前后的2h;一旦有症状,暂缓或停止进食,清除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缓慢深呼吸或有意识吞咽,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在治疗前1h给予止吐药物。
4.脱发解释说明,做好心理准备鼓励正常社交;可戴假发。
5.口腔溃疡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局部用药,如思密达、溃疡贴膜等。
6.特殊药物的不良反应
(1)长春新碱:末梢神经炎、手足麻木,停药后消失。
(2)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心肌传导损害,缓慢静滴,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出现毒性反应,通知医生。
(3)环磷酰胺: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血尿者必须停药。
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脾大:为慢粒病人最显著的体征。
2.骨髓象:确诊依据。
3.染色体检查:90%病人可有Ph染色体阳性。
4.治疗原则:首选羟基脲。
5.护理:少量多餐,减轻腹胀。取左侧卧位;避免弯腰、碰撞,防止脾破裂。
习题
1.目前认为导致白血病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病毒感染
C.染色体异常
D.化学毒物或药物
E.电离辐射
2.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是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白血病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主要目的是
A.减轻局部疼痛
B.预防感染
C.擦去血痂
D.去除氨味
E.增进食欲
4.白血病化疗时保护静脉错误的措施是
A.立即冷敷外渗的局部
B.滴药过程中不断进行回抽血检查
C.选择较细的静脉
D.静脉穿刺后先注射生理盐水以确保管路通畅
E.更换注射部位
5.42岁男性患者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头痛,颈强直,呕吐,脑脊液检查时发现白血病细胞,因此鞘内注射药物应选用
A.环磷酰胺
B.长春新碱
C.甲氨蝶呤
D.阿霉素
E.柔红霉素
6.孔女士,35岁,发热伴牙龈出血一周,查:贫血貌,胸骨压痛,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40×/L,白细胞20×/L,下列哪项检查最可明确诊断
A.血小板平均寿命
B.血小板计数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出凝血时间
E.骨髓象
7.患者,男性,35岁,白血病。关于护理措施不妥的一项是
A.注意病室消毒,预防感染
B.定时口、鼻腔清洁,清除血痂
C.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破损
D.重视心理护理,避免不良刺激
E.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0ml以上
8.某男士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年,一周来出现原因不明发热,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该患者应考虑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急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
E.脾功能亢进
(9~11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0岁。发热、咽痛1周入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下列属于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体征是
A.口腔血疱
B.扁桃体肿大
C.胸骨下段压痛
D.皮肤粘膜苍白
E.皮肤紫癜
10.患者体温达41℃,对其采取的降温措施不当的一项是
A.冷敷
B.温水擦浴
C.鼓励饮水
D.乙醇擦身
E.退热剂
11.化疗期间嘱其多饮水及口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预防酸中毒
B.减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
C.预防尿酸性肾病
D.预防骨髓抑制
E.促进药物排泄
答案
1.B2.E3.B4.C5.C6.E7.B8.D9.C10.D11.C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