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膀胱炎中医
急性膀胱炎复发
预防急性膀胱炎
胶质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后遗症
识诊急性膀胱炎

16个中医看一个病人,诊断不一致

神农带你探寻本草奥秘

每天进步一点点

成就一生大健康

这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医的很多问题都被拿到台面上来做文章,其中,中医四诊信息判读准确性及诊断一致性上存在的问题是绕不开的。

有媒体是这么报道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曾经邀请龙华、曙光、岳阳三家附院的资深临床内科专家包括刘嘉湘、林钟香、何立人、蔡凎、马贵同等共16位教授,随机选取1位上海中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面色、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的采集和病证的诊断,结果教授之间的结果大相径庭,以脉象为例,16位教授给出了7种脉象结果:沉脉、结脉、弦脉、细脉、滑脉、数脉、无力脉。”对于舌象、舌苔的判断也缺乏一致性。

有评论表示,这简直是让他们判断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给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

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呢?

先讲一个故事吧。江苏淮安的名中医张菊人在他的著作《菊人医话》里讲过这么一个事儿:京城张姓某贵妇,体质一直以来都很差,因为妇科带下医院,但是在疗养过程中突然患上了外感,高热很久都不退,该院认为是肺病,结果怎么都退不了热。西医院不允许中医会诊,家属只能着急,于是用亲友探病的借口,先后请了多达17名中医来会诊。

前15医院差不多,都是虚劳之后得的肺病,需要补。第16位是京城四大名医的萧龙友先生,结果断为实证。病人家属犹豫不决,怎么这么大的名医和前面的那些大夫诊断不同?于是不得以找了第17位的张菊人,张菊人发现患者侧卧在床上,两颧红晕,患者诉口渴、大便秘、小便黄,舌苔中间黄腻舌尖微绛,脉右侧关部洪大而数。

看完这些信息,我相信中医基础不错的大夫都会给出明确的诊断,用《伤寒论》的理论,这显然是个太阳病已转入阳明的病证,就是风寒已经入里化热化燥,由肺转入大肠了,所以是个实证;用温病派的话系说,是个外感时邪,气营兼病的实证,已经脱离了卫分。

书生诧异的是,张菊人给患者讲出这个诊断的时候,患者是认同的,竟然频频点头。这些内容放在今天,试问有几个患者能听明白医生到底讲了什么?要知道,书生经常在门诊给患者说,这是个“厥阴病”,没有哪个患者明白这三个字是如何写。

玄参/忍冬/麦冬

给出的药方也是根据实证的思路来的:玄参五钱,麦冬四钱,银花四钱,竹叶三钱,六一散三钱,石膏五钱,知母四钱,瓜蒌八钱。再用整枳实、郁金、槟榔各一钱半磨成粉后兑在汤剂里一同服下。结果一副药后大便就通了,第二服药去掉行气通便用的兑药枳实、郁金、槟榔,服后热退、黄腻苔也退下了,小便也没那么黄了。调养一周出院。

按理说,病案里的方证也不是很难,几乎可算作平白无奇。但奇葩的是,17个医生里,前面15连错也是低概率事件了,后面的大拿来镇场子才是提神之笔。

「京城四大名医」

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

萧龙友和张菊人何许人也?萧龙友是京城四大名医,是各种名流信任的名医;张菊人是著名的温病学家,在京城行医多年,为了培养中医后继人才,和名医萧龙友、孔伯华建立了“北京国医学院”,张菊人出任董事和教授,也是周总理最信任的四个名医之一。

但讲真,这样的病例真的需要17个医生来看,最后要大咖大腕出场才能做出决策吗?

或者,17个医生,前面15个诊断都是一致的,为什么还需要大咖大腕出场?

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琢磨出来了,不同的医生诊断是否一致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给出的结论是不是正确的那个。

或者说,诊断、药方千个、百个都能给出来,但重要的是患者吃下去的那个是正确的。

故如何才能保证医生诊断靠谱呢?

这还是要归结到医生的修为和水平上去。我们都听过身边人讲过这样的事,很多病医院,看了很久都看不好,去了省级或者医院,那里的大夫都牛得不行,前面的检查资料一概不看,重新做检查,下的诊断和以往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于是病很快就好了,即便好不了,也是明明白白得知道为什么好不了。这医院看病的原因,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不论中医西医都是这样。你让16个西医判断一些比较难的病例,得出的结论很有可能也不止7个。这就是医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啊,临床上医生在病房里有不同的观点非常正常,很多时候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还是要患者本人拿主意,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做医生的应该好好提升自己,而不是争一时短长。类似方舟子这种喜欢挑拨是非的渣滓爱折腾这些,就让他们争去吧。我们医学科普工作者去尽量把这些道理讲清楚就可以了。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篇头那个媒体的报道来自于中国知网里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表的一篇论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下来看看,文章最后给出了几个解释,用来说明为什么那篇文章里那么多专家教授给出的诊断,经过统计后差异那么大。书生这里只以提到的脉象数据为例,临床上一个脉象往往是两个字,如脉沉细、脉弦细。都是细脉,特征略微不一样。因为统计是每个字分开统计的,所以显示出了很大差异,实际上专家的意见仍然是一致性比较高的,虽然不排除个别特征确实不一样。但某些媒体不懂,不看过程,只看一个数字就来评价中医,那么我们也就不好评价某些媒体了。

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瘀: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政见。

28、气滞血淤:气滞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气虚失血属内伤,倦怠少气面萎黄。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

脏腑辨证歌诀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3《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5《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口不渴)

7《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猬皮)

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

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

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

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气机升降痰浊阻,胸闷气短难平卧,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浊二陈三子瘥。

4《风寒束肺证》

风寒束肺止嗽散,咳嗽发热微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白稀痰。

5《寒邪客肺证》

寒邪客肺咳嗽喘,痰稀色白形肢寒,咳喘突发伴寒象,病程长而风寒短,舌淡苔白脉迟缓,苓甘五味化寒痰。

6《水寒射肺证饮停于肺》

咳嗽喘息痰沫多,渴不多饮难平卧,小便不利或不渴,触寒身疼恶寒做,舌苔白滑脉弦紧,温肺化饮青龙瘥。

7《风热犯肺证》

风热犯肺痰黄稠,咳嗽口渴痛咽喉,微恶风寒身发热,目赤鼻塞浊涕流,尖红苔黄脉浮数,轻重桑菊银翘求。

8《热邪壅肺》

咳嗽痰黄肺热壅,气喘息粗鼻扇动,咳吐脓血溲便结,壮热烦渴或胸痛,舌红黄腻脉滑数,清泻痰热平喘法,

桑白皮汤清肺热,肺痈苇茎桔梗合。(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

9《燥邪犯肺》

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10《大肠液亏证》

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润肠丸)

11《大肠结热证》

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硬秘或下利清水)

12《大肠湿热证》

大肠湿热便脓血,赤白粘冻黄水泄,里急后重溲便赤,腹痛口渴肛灼热,舌红黄腻脉滑数,痢芍泄翁清湿热。

(芍药汤白头翁汤)

13《湿阻大肠》

泄泻腹胀肠湿阻,腹痛纳呆肠漉漉,湿注尿少口不渴,湿停胃逆恶心吐,舌苔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正气散。

14《肠痈脉证》

肠痈右少腹痛剧,湿热积滞血凝聚,拒按灼热身发热,尿黄短赤身蜷卧,舌红苔黄脉弦数,大黄牡丹泄瘀热。

1《肾阴虚证》

肾阴虚证腰膝酸,眩晕耳鸣五心烦,颧红盗汗口咽干,形体消瘦难入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知柏左归丸。

(齿摇发落,遗精早泄,女子崩漏或经闭不孕,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二至丸)

2《肾阳虚证》

肾阳虚证肢畏寒,精神萎靡腰膝酸,痿泄宫寒夜多尿,晄白耳鸣头晕眩,脉沉尺弱舌白淡,金匮肾气右归丸。

(舌淡胖,脉沉细迟或微细)

3《肾阴阳两虚证》

腰膝酸软形肢寒,自觉内热头晕眩,乏力耳鸣咽干燥,不孕不育饮热兼,舌胖苔薄脉细弱,左归丸合右归丸。

4《肾精不足证》

肾精不足发育缓,成人早衰性能减,精少经闭不孕育,身矮智低骨骼软,脉细无力舌瘦瘪,添精河车左归丸。

5《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见遗精,早泄夜尿带下清,遗尿尿频胎滑动,腰膝酸软或耳鸣,面白舌淡脉沉弱,桑螵补元煎秘精。

(桑螵蛸散大补元煎秘精丸)

6《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见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神疲自汗腰膝酸,偏阴偏阳两症参,阳虚参蛤肾气丸,阴虚生脉六味丸。

(偏阳虚自汗声低,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浮无根;偏阴虚面赤心烦口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7《肾虚水泛》

肾虚水泛面白苍,身肿尿少腹满胀,腰酸形寒肿没指,咳喘心悸舌淡胖,脉沉细迟苔白滑,温阳利水真武汤。

8《膀胱虚寒证》

膀胱虚寒缩泉丸,晄白腰酸形肢寒,舌胖白润沉弱迟,遗尿尿频夜尿痊。

9《膀胱湿热证》

膀胱湿热尿涩短,尿频尿急痛不减,排尿灼热见砂石,尿血发热膀胱炎,舌红黄腻脉滑数,清热八正石苇散。

(湿热可致腰痛,清热利水通淋方用八正散;尿有砂石为主症者方用石苇散)

10《膀胱湿浊证》

膀胱湿浊尿白浊,如脂如膏排尿涩,舌淡苔逆脉细数,荜泻六味真不错。(荜泻分清饮六味地黄丸)

血府逐瘀汤证诀

头痛胸疼药无效,饮水即呛冒急躁,胸不任物或任物,天亮汗出呃声高,干呕晚发一阵烧,心跳心忙肝气病,

唇青舌白脉细涩,血府逐瘀诸症消。

气证(气滞气逆气虚气陷气脱)

气滞四磨加四逆,气逆五磨加四七,气虚本为四君子,气陷补中能升提,气脱四味回阳饮,加入参附龙牡剂。

血证(出血血瘀血虚)

出血槐花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瘀血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皆可尝,血虚养荣兼四物,当归补血简便方。

津液

津亏口渴便秘结,沙参麦冬共增液,津液积聚痰与饮,二陈五皮治各别。

伤寒六经辨证汤证诀

六经太阳属麻黄,中风有汗桂枝汤,阳明经证使白虎,腑实日晡承气汤,少阳宜和小柴胡,太阴入脾理中乡,

少阴阳虚四逆暖,阴虚阿胶鸡子黄,厥阴乌梅安蛔方。

温病汤证诀(卫气营血)

卫分银翘用辛凉,入气渴烦白虎挡,肺热壅盛为麻杏,腑实宜攻承气汤,热扰胸膈栀子豉,入胆蒿芩入少阳,

入营清营为转气,入血犀角兼地黄。

三焦辨证汤证诀

上焦入卫桑菊使,肺热银翘和麻杏,邪陷心包厥神昏,清宫送服安宫治,热入中焦白虎清,热结腑实承气攻,

湿热中焦热不扬,雷氏芳香化湿证,下焦伤肾劫真阴,复脉加减可回春,虚风内动多震颤,大定风珠是福音。

阴阳

阳盛清热使白虎,阴盛理中四逆阻,阳虚八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治阴虚,阴盛格阳假热象,四逆白通急煎服,

阳盛格阴四肢逆,承气荡热须急图,亡阳大汗参附暖,亡阴独参饮自苏。

表里

表寒荆防为败毒,表热银翘脉数浮,表虚桂枝能解肌,表寒麻黄恶寒除,里寒附子理中汤,里热口苦用白虎,

里虚十全可大补,表里俱病喘汗出,葛根芩连把病驱,里实承气能通腑,半表半里小柴胡。

寒热

实寒腹冷用良附,虚寒理中四逆扶,实热白虎或承气,大补阴丸虚热服。

虚实

气虚扶正用四君,血虚补血四物寻,虚实夹杂降气汤,真虚假实香砂君。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一

四气调神大论二

生气通天论三

金匮真言论四

阴阳应象大论五

伤寒论

张机

伤寒论详解一

伤寒论详解二

伤寒论详解三

伤寒论详解四

伤寒论详解五

系列

金匮要略

张机

看视频,学金匮一

看视频,学金匮二

看视频,学金匮三

看视频,学金匮四

看视频,学金匮五

系列

《伤寒杂病论》的一大特色——有是证,用是方六经阴阳辨证用药金口诀长按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ngguangyana.com/yfjxpgy/286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