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疾病百科阴道炎
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疾病,各年龄组女性均可发病。
阴道与尿道、肛门毗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生育年龄女性性活动频繁,且阴道是分娩、宫腔操作的必经之道,容易受到损伤及外界病原体的感染;绝经后妇女及婴幼儿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感染。
正常健康妇女阴道由于解剖组织的特点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口的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影响下的增生和表层细胞角化,阴道酸碱度保持平衡,使适应碱性的病原体的繁殖受到抑制,而颈管黏液呈碱性,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
正常情况下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在阴道内,形成正常的阴道菌群。任何原因将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
临床上常见有:
细菌性阴道病(占有症状女性22%~50%)
念珠菌性阴道炎(17%~39%)
滴虫性阴道炎(4%~35%)
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上以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以及外阴瘙痒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可有性交痛、尿痛、尿急等症状。
01
阴道炎病因
阴道内寄生的细菌失去控制,导致感染。健康妇女阴道内有数十种微生物,改变阴道pH值,易致菌群失调而发病。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上皮菲薄,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高达7左右,故阴道抵抗力低下,更易受感染阴道炎。
引发阴道炎的原因还有来自于外界的感染,主要是接触被感染的共场所的坐便器、浴盆、浴池坐椅、毛巾,使用不洁卫生纸等。诱发因素还有很多,包括糖尿病、外源性激素(雌激素,皮质激素)、偏嗜甜食、菌落的转换等。
02
阴道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症状
典型临床症状为阴道异常分泌物明显增多,呈稀薄均质状或稀糊状,为灰白色、灰黄色或乳黄色,带有特殊的鱼腥臭味。由于碱性前列腺液可造成胺类释放,故表现为性交时或性交后臭味加重。
月经期阴道PH值升高,故经期时或经期后臭味也可加重。尚有不同程度的外服灼热感,有的患者出现性交痛。极少数患者出现下腹疼痛、性交困难及排尿异常感。阴道粘膜上皮在发病时无明显充血表现。常可合并其它阴道性传播疾病,故其临床表现可受到合并症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诊断
1、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很粘稠,甚至像面糊状,均匀一致,但不是脓性分泌物,量多少不定。
2、分泌物中胺含量特别高,故呈鱼腥味,性交时或活动后往往因促进胺释放而使气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10%氢氧化钾后也可释出胺味。
3、阴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ph范围5.0-5.5,而正常人为4.5-4.7。
4、阴道分泌物的湿涂片中可检出经线索细胞。
上述四项标准中,具备三项以上者即可确诊,有强调第四项为必需诊断标准。
03
阴道炎应该如何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洗换内裤,不与他人共用浴巾、浴盆,不穿尼龙或类似织品的内裤,患病期间用过的浴巾、内裤等均应煮沸消毒。
加强卫生宣传,对工厂、机关、居民特别是集体宿舍的女工、女学生等,应定期普查、普治,以消灭传染源。
注意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皮肤及外阴清洁。
04
阴道炎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内裤及洗涤用的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体,并应对性伴侣进行治疗。
清洗液:
使用2%~4%的小苏打水冲洗阴道,每日1~2次,2周为1疗程。用0.5%~1%乳酸或醋酸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每日1次。用1: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05
阴道炎有哪些并发疾病
念珠菌性:并发其他性病,如AIDS、尖锐湿疣、淋病及非淋菌性阴道炎等。
细菌性:诱发生殖器感染,盆腔炎、肾周炎、性交痛等。
老年性:引发阴道粘连,阴道积脓或宫腔积脓;
幼儿性:可造成小阴唇粘连,粘连时上方或下方留有小孔,尿由小孔流出。
滴虫性:可并发滴虫性尿道炎、膀胱炎、肾盂炎,由于滴虫能吞噬精子,可引起不孕症,影响性生活等;
非特异性:引发阴道粘连,阴道积脓或宫腔积脓,易引起盆腔炎,胎膜早破和绒膜羊膜炎等;
健康、医学我们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