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肿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各种新药接连上市,但不可否认的是,做为传统的化疗,仍然被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常用化疗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原则、毒副反应及处理做一简要总结。
近些年来,肿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各种新药接连上市,但不可否认的是,做为传统的化疗,仍然被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常用化疗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原则、毒副反应及处理做一简要总结。
常用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按照传统分类,化疗药通常被分为6大类,主要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类、激素类和杂类。其中烷化剂和抗代谢药是以作用机制进行划分,而植物类又以来源进行划分,分类方法略为混乱,给理解和记忆带来了障碍。下表按作用机制又将药物进行了细分,便于大家按照一定的逻辑,分门别类去记忆。
分类
名称
作用机制
主要副反应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烷
化
剂
典型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美法仑,氮芥,苯丁酸氮芥,塞替派
破坏DNA分子结构,使碱基之间发生交联
骨髓抑制:恶性、呕吐;脱发;出血性膀胱炎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非典型
铂类:顺铂(DDP),卡铂(CBP),奥沙利铂(OXA)
顺铂:恶心、呕吐(高度致吐风险);
肾毒性;耳毒性和外周神经毒性
卡铂:血小板减少;外周神经毒性
亚硝脲类:卡莫司汀(BCNU),洛莫司汀(CCNU)
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遇冷加重)
肺毒性:静脉炎
抗
代
谢
药
抗叶酸类
甲氨喋呤(MTX),培美曲塞
抑制DNA合成
骨髓抑制:黏膜炎
细胞周期特异性(S期)
骨髓抑制
抗嘌呤类
巯嘌呤(6-MP),硫鸟嘌呤(6-TG)
氟尿嘧啶:骨髓抑制(静脉注射时易发生);胃肠道溃疡(连续静脉注射时易发生)
抗嘧啶类
氟尿嘧啶(5-Fu),卡培他滨,阿糖胞苷(Ara-C),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手足综合征(手掌足底变红、起疱)
阿糖胞苷:骨髓抑制;结膜炎;小脑毒性
植
物
药
微管抑制剂
长春碱类: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
破坏微管,导致其功能丧失
外周神经毒性:手指、脚趾麻木、感觉异常;骨髓抑制(长春碱毒性最大)
注:鞘内注射可致命,故禁止
细胞周期特异性(M期)
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
稳定微管,导致其无法发挥正常作用
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过敏反应较轻,不需预处理,其它三种均需进行预防过敏处理;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神经毒性较大)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喜树碱类:羟喜树碱,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卢比替康
抑制拓扑异构酶Ⅰ
骨髓抑制;伊立替康:腹泻
细胞周期特异性(S期)
依托泊苷(VP-16),替尼泊苷
抑制拓扑异构酶Ⅱ
骨髓抑制;黏膜炎,第二原发肿瘤(如AML)
抗
生
素
蒽环类
柔红霉素,伊达比星,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
多重机制,将蒽环平面嵌入DNA碱基对中、抑制拓扑异构酶Ⅱ等
心脏毒性:渗出血管外可致局部红肿坏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博来霉素
干扰DNA合成,破坏DNA
肺毒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
细胞周期特异性(G2期)
注:铂类化合物在结构上不属于烷化剂,但其作用方式与烷化剂相似,所以也有人把它们归入烷化剂。由于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反应与上述药物截然不同,因此没有将其纳入该表。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临床中常采用单药、两药或多药联合组成化疗方案的形式进行抗肿瘤治疗,只有在了解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肿瘤生物学特点以及患者临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治疗目的,把握好用药时机,合理选择药物的组合、剂量和疗程等,方能达到最好疗效。
1.联合化疗肿瘤细胞在组织中分别处于不同周期时相,对药物敏感性也各异,单用一种药物很难完全杀灭。如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一方面尽可能得杀灭处于不同时相的癌细胞,同时又促使G0细胞进入增殖期,有利于提高化疗敏感性。
联合化疗并非随意选择几种药物进行简单相加拼凑,在设计方案时需要遵循一定原则:
1)所选择药物已证实在单药使用时疗效肯定;
2)所选药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而不良反应尽量不重叠;
3)联合药物间具有协同或相加效应,并根据药代动力学及作用机制安排给药顺序,避免拮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合理思考和设计后,联合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仍然必须经临床研究证实,特别是考虑替代现有的标准治疗时,更加需要进行严谨的比较。
2.多周期治疗根据对数杀伤理论,化疗药物按比例杀灭肿瘤细胞,鉴于目前化疗药物有效率,即使对于较小肿瘤,单周期化疗也难以将肿瘤细胞减少到可治愈的数量级。多周期治疗即通过定期给予的多次用药,实现肿瘤细胞数目的持续逐级递减,可以提高疗效。
3.合适的剂量、时间、顺序和给药途径多数化疗药物的治疗窗狭窄,在组成联合方案时尤其需要谨慎确定剂量。通过临床研究进行剂量爬坡确定各种药物的推荐剂量,并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具体用量。当然计算剂量并非一成不变,在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按规定减量,甚至在治疗初始,即需要根据患者年龄、伴随疾病等进行剂量调整,以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的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也不能随意而为,因为细胞毒药物疗效多数是跟剂量呈线性相关的,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应尽量给予充足剂量以保证疗效,减量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并遵循统一严格的方案。目前描述剂量使用情况的度量单位仍为剂量强度,是指化疗周期内单位时间内给予的药物剂量,单位为mg/(m2,w)。
联合方案中各种药物剂量确定后,还需要注意给药顺序、间隔时间和给药途径等。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和顺序都可能会影响疗效和毒性,设定依据仍为选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如细胞毒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增殖旺盛的细胞,因此剂量限制性毒性往往为骨髓毒性和消化道等其它系统或器官毒性反应,一定的给药间隔是保证正常组织及时修复所必须的,在不良反应消失或减低至I度前不宜给予同种药物或具有相同毒性的其他药物。由于不同不良反应的中位持续时间和出现时间都不相同,临床给药时应重点白癜风元旦治疗方法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