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知识
雷彩鹰┃医院中医知识膀胱炎、尿道炎
一:症状
膀胱炎与尿道炎大多因细菌感染引起,除此之外,憋尿太久或腰部虚冷时,也可能发生,症状相当多样,包括时常感到尿意又频繁排尿,排尿时会疼痛,出现血尿,排尿后仍会有残尿感,排尿困难等,若是急性膀胱炎,会伴随恶寒和发烧。
二:治疗重点
首先要保持腰部温度,从肾俞、志室到膀胱俞缓慢指压。这些穴位对慢性化的治疗有效果。
接着将腹部的关元、大巨、水分、水道、大赫等,斟酌力量进行指压,急性的轻度症状是将腹部的中极与足跟部的冲门缓慢指压数分钟即可缓和,慢性的情形下,施灸也有效。
排尿时,指压头部百会,颈根部的大椎,足部的太冲有效果。如果下半身虚冷症状恶化时,需要揉压足部各穴位。
肾俞——可放松身体,并消除困倦感,调整肾脏机能。
位置:位于最下位肋骨的前端,同高度隔着脊柱的两侧各一穴位。
治疗:治疗者让患者俯卧,以两手抓住其腰部,用拇指缓慢指压。如此,可放松身体,并消除困倦感,调整肾脏功能,同时指压本穴位可增加全身活力。
膀胱俞——对因膀胱炎而容易发生的尿频治疗有效果。
位置:位于臀部骶骨由上算起第二个凹处,约一个指腹外侧。
治疗:治疗者俩手掌压在俯卧患者的腰部,以包住臀部方式用拇指稍加力量指压左右穴位,且对膀胱炎易引起的尿频等症状也有效,接着轻轻按摩整个腰部。
水道——调整身体水分排泄的机能,缓和泌尿器官病症的症状。
位置:距离肚脐约两个指幅外侧的四个指幅下方。
治疗:治疗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压到患者下腹部脂肪轻度凹陷程度,为调节身体水分的重要穴位,可调整排泄身体多余水分的机能。
大椎——对排尿困难,与百会一起治疗,可顺利排尿。
位置:位于颈根部中心,颈椎的最下部。
治疗:以一手支撑患者背部,另一手拇指揉压穴位,将其附近的硬结加以柔软,排尿困难时可顺利排尿,百会也有同样效果,应同时进行指压。
中极——对泌尿器官病症的所有症状有效果的穴位,对尿频有效。
位置:位于肚脐四个指幅下方。
治疗:治疗者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压在患者下腹部,指压到患者下腹部脂肪轻度凹陷程度。可有效缓和泌尿器官病症诸症状的穴位,对尿频有效。
太冲——促进排尿。对使症状恶化的虚冷有效。
位置:位于足背部隆起处的脚拇趾与第二趾间的连线上。
治疗:与大椎相同,有促进排尿的效果。因此,平常用拇指指压或施灸有效,膀胱炎或尿道炎会使虚冷恶化,因此,将本穴位与足部三阴交,太骆等其他足部各穴位一起刺激,可得到改善足部虚冷的效果。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