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体检都会要求我们留尿做化验检查,这项检查到底是查什么的呢?很多人都一头雾水,一小杯尿液其实承载着很多健康讯息!
一般而言,尿的化验包括物理检查(外观、性状)、化学检查以及显微镜检查,各项结果汇报有的可以表现为量的反应(定量的结果),如检测结果为数值型“5.5mmol/L”,有的表现为有或无(定性的结果),如检测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那么尿检报告到底如何解读,这些指标又提示哪些健康问题或疾病风险呢?
检室大揭秘——
一般的尿检化验单长这样:
(图片来源:网络)
1、先看颜色——
正常:人体正常的尿液因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等的存在,一般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喝水较多的时候,尿液可以像白开水一样无色透明,喝水少或者出汗多的时候,尿液可能会偏深一些。
异常:根据外观,医院化验单会标明澄清或者浑浊/深色,浑浊/深色一般多见于如泌尿系感染、标本污染、乳糜尿等。
2.尿比重(SG)
正常:参考值1.~1.
尿比重其实是在4℃的温度条件下的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这个指标取决于尿液中溶解物质的整体浓度。可能会因为饮食、饮水、大量排汗等情况出现数值的波动。
异常:高热、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等病症会导致数值升高。
而慢性肾衰、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等反而比重会降低。
3.尿pH(pH)
正常:正常值为4.6-8.0
异常:该数值最容易受日常饮食影响,比如摄入大量肉类或者高蛋白的食物pH会降低。多吃水果蔬菜pH就会偏高。
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等病症会引发pH降低;服用药物或者频繁呕吐pH反而会升高。
4.白细胞(LEU)、镜检白细胞
正常:白细胞(LEU)“-”阴性,镜检白细胞参考值0~3个。
异常:这两项指标都是针对尿白细胞的检查,白细胞显示“+”、镜检白细胞5个,疾病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感染,常见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多见于阴道炎、盆腔炎等。
5.亚硝酸盐(NIT)
正常:“-”阴性,尿中没有或存在少量亚硝酸盐时正常的。可结合尿白细胞和细菌检查,来了解是否有泌尿系统细菌感染。
异常:“+”阳性,“+”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常见于因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6.蛋白质,尿蛋白(PRO)
正常:“-”阴性,应该没有尿蛋白。
异常:出现“+”,可能存在肾脏及肾脏以外的疾病引发的蛋白尿。
一般建议发现尿蛋白出现“+”后,医院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7.葡萄糖(GLU)
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存有葡萄糖。
异常:出现“+”可能存在糖尿病。
除了糖尿病,还有可能提示其他疾病如: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8.尿酮体(KET)
正常:“-”阴性,存在微量的酮体属正常。
异常:“+”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他因素如饥饿、严重腹泻、脱水、营养不良等也会导致阳性。
9.尿胆原(URO)
正常:“-”阴性。
异常:尿胆原主要用于黄疸的鉴别,阳性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等。
10.尿胆红素(BIL)
正常:“-”阴性。
异常:“+”通常与黄疸关系密切,尿胆红素升高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加深,呈茶色。尿胆红素阳性一般可能存在肝实质或阻塞性黄疸等疾病。
11.尿隐血(BLO)
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应该有红细胞。
异常:“+”阳性,尿液中存在肌红蛋白、血红蛋白也会引起潜血阳性。
尿潜血除了肾炎、肾病,还可能是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尿路粘膜损伤、结核、肿瘤等。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尿隐血阳性者要定期复查。
12.黏液丝
正常:少量出现,多见于女性尿液中。
异常:大量存在时表示尿液污染或有泌尿系感染。
总的来说尿液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尿常规检查由于经常受到外在因素影响,某些结果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大。您可以就同一项目再做一次检查(复查),看第二次的结果如何,然后再判断。
比如尿蛋白阳性,不一定是肾功能不好,可能是体检前的饮食不规律,或体检前有过剧烈运动,这种情况只需要复查尿常规即可。女性在生理期时进行尿检,常会造成红细胞呈阳性。在复检时如果合格了,就说明没有问题;如果仍是有同样问题,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日常建议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排完尿之后,观察下尿的外观,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有警觉意识,及时进行体检和就医噢!
点击小程序
守护你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听体检说健康都去哪了?》、肾上线、健康时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