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膀胱炎中医
急性膀胱炎复发
预防急性膀胱炎
胶质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后遗症
识诊急性膀胱炎

1学生

或者点击最左下阅读原文

解释了近五年的实诊题目,题目分三个类型:一、道(有答案,配解析);二、80道(有答案,无解析);三、道(无答案无解析)。一共道题,基本上覆盖所有重要知识点。第一部分1.下列哪项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急性失血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解析:选A。急性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为正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为大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新鲜尿中有氨臭味常提示()A有机磷中毒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苯丙酮尿症D慢性膀胱炎E肾小球肾炎解析:选D。有机磷中毒为蒜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烂苹果味;苯丙酮尿症为鼠臭味;膀胱炎或尿潴留为氨臭味。3.下列哪种酶在心肌细胞含量最高()AALTBASTCALPDγ-GTELDH解析:选B。AST在心肌细胞最高;ALT在肝脏含量最高;γ-GT在肾脏活性最高。4.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A2个/HPFB3个/HPFC4个/HPFD5个/HPFE7个/HPF解析:选B。记住就好了,尿白细胞为5个/HPF。5.下列哪项对诊断白血病最有价值()A中毒颗粒B空泡形成C核变性DAuer小体解析:选D。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细菌性感染、炎症及大面积烧伤;空泡形成见于脂肪变性;核变性见于严重感染或某些理化损伤;Auer小体即棒状小体,考虑诊断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排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血细胞比容降低见于()A再障性贫血B大面积烧伤C严重腹泻DWBC增多解析:选A。血细胞比容降低见于各种贫血。7.下列哪种疾病骨髓中可见到环形铁粒幼红细胞()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巨幼性贫血解析:选A。送分题,答案已在题干体现。铁粒幼细胞中含粗大深染的铁粒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者,称为环状铁粒幼细胞。8.溶栓治疗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应维持在A1.2-1.5g/LB2-3g/LC1-2.5g/LD1-3g/L解析:选A。FIB:溶栓后2h即可减少到2g/L,维持在1.2-1.5g/L为宜,否则易出血;TT:一般不超过正常对照的1.5-2.5倍;FDP:-mg/L。9.为保存尿中细胞和管型,应用哪种防腐剂()A甲苯B甲醛C冰乙酸D麝香草酚解析:选B。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检测;甲醛:细胞和管型;冰乙酸:醛固酮和5-羟色胺;麝香草酚:尿电解质和结核杆菌。前两个容易混,可以这样记:笨蛋,醛管。10.下列哪种疾病形成的胸膜腔积液的颜色为渗出液()A结核性胸膜炎B静脉栓塞C肝硬化D肾病综合征解析:选A。炎症性或其它感染性原因导致的浆膜腔积液为渗出液,结核性感染最常见。11.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特点为()A稀水样便B鲜血便C米泔样便D柏油样便解析:选B。稀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米泔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细条状便:直肠癌;粘液脓血便:细菌性痢疾。12.某贫血患者MCVMCH均减低,而MCHC正常,最可能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恶性肿瘤所致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白血病解析:选B。这个题还是以人卫教材为准吧。MCVMCH均减低,而MCHC正常为单纯小细胞贫血,见于慢性感染、肝病、恶性肿瘤、尿毒症、风湿所致贫血。13.下列检查中哪项对诊断血友病最有意义()ABTBAPTTCPTDCRTETT解析:选B。血友病:PLT、PT、TT、FIB正常,APTT延长;单个凝血因子缺乏(ⅧⅨⅪ)14.脑脊液氯化物明显增多最常见于()A结核性脑膜炎B化脓性脑膜炎C病毒性脑膜炎D隐球菌脑膜炎E乙脑解析:选A。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这几个检查中,除了氯化物外,其它都是化脓性脑膜炎最高或最低。15.血浆胆红素以哪一种为主要的运输形式()A胆红素-Y蛋白B胆红素-球蛋白C胆红素-白蛋白D胆红素-Z蛋白E游离胆红素解析:选C。首先知道胆红素的大概来源:血红素→胆绿素→胆红素;其次知道血浆中主要运输形式为非结合胆红素,刚形成的游离胆红素会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进入肝脏后就换载体了,主要是Y蛋白。之后,在肝细胞内质网,胆红素第三次换载体,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这时候就是结合胆红素了。16.多次检查成年女性超过多少为红细胞增多()A4.5×/LB5.5×/LC5.0×/LD6.0×/L解析:选B。易错选C。女性:RBC5.5×/L,HGBg/L;男性:RBC6.0×/L,HGBg/L即认为红细胞增多。17.外周血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红细胞系()A增生正常B增生活跃C恶性变D增生低下解析:选B。嗜多色性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旺盛、红细胞增生活跃。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18.SE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的为()A急淋B急粒C急单D缺铁性贫血解析:选B。NAS-DCE又称特异性酯酶(SE),主要存在于粒系。19.女,35岁,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两周。辅助检查:WBC9.8×/L,HGBg/L,尿蛋白(+),离心尿镜检:白细胞慢视野,红细胞3-5/HPF,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肾炎B慢性肾炎C急性肾盂肾炎D肾病综合征解析:选C。关键是白细胞慢视野,因为急性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所致,所以尿中白细胞肯定增多啊。20.肾衰竭期BUN常()A20mmol/LB9mmol/LC7.1mmol/LDmmol/L解析:选A。正常值成人3.2-7.1mmol/L;肾衰竭代偿期:9mmol/L,失代偿期:9mmol/L,肾衰竭期20mmol/L。21.泪滴状红细胞最常见于A多发性骨髓瘤B骨髓纤维化CDICD过敏解析:选B。泪滴形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也可见于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22.下列疾病可使血小板减少,但()除外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脾功能亢进CDICD急性感染解析:选D。PLT反应性↑: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大出血、脓毒血症、恶性肿瘤早期。23.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常出现()A甜味B恶臭味C血腥味D酸臭味E氨水味解析:选C。甜味的粪便想想就恶心;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有恶臭;阿米巴肠炎粪便有血腥臭味;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有酸臭味;氨水味估计这人不想活了。24.关于血沉下列哪些正确()A红细胞呈球形,血沉增快B红细胞直径大且薄,血沉慢C红细胞多,血沉快D血浆球蛋白多,血沉快E轻度贫血对血沉无影响解析:选D。ABC都说反了,E贫血时血沉增快。血沉感觉是物理知识,自己发挥一下想象,想想红细胞是怎么从血浆中坠落的。红细胞因素:RBC多则血沉慢,反之加速;RBC形态异常,表面积小,血沉慢;血浆因素: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沉快;清蛋白、卵磷脂,血沉慢;生理性增快:儿童、女性月经、老年、生理性贫血。25.正常人粪便中不可见的成分是()A红细胞B白细胞C淀粉颗粒D植物纤维解析:选A。白细胞正常时无或偶见;红细胞正常粪便无。那两个选项,想想你吃的东西就知道了:腹泻患者易见到淀粉颗粒,肠蠕动亢进时可见植物纤维。26.下列哪种管型增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A肾衰竭管型B粗颗粒管型C白细胞管型D蜡样管型解析:选D。肾衰竭管型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白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蜡样管型见于严重肾小管变性坏死。27.非肾小球性血尿时,尿中多形性红细胞常()A40%B30%C50%D80%解析:选C。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性血尿,见于急慢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等。28.下列哪种疾病PT不会延长()A血友病B重症肝病CSLEDVitK缺乏解析:选C。PT延长:⑴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先天性缺乏:一种或两种因子异常。后天性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阻塞性黄疸、肠道菌群失调);⑵纤溶亢进;⑶抗凝物质过多29.下列哪种疾病血小板粘附活性增强()A巨大血小板综合症B心肌梗死C尿毒症D血管性血友病解析:选B。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肺梗死等。30.有关缺铁性贫血的描述错误的是()A成熟红细胞体积小染色浅BRBC及Hb均减少,以Hb减少更明显CRet明显增多D骨髓中幼红细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解析:选C。Ret轻度增高或正常。缺铁性贫血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幼质老核。31.骨髓淋巴细胞系统经历几个阶段发育成熟()A3个B2个C5个D4个解析:选A。淋巴细胞系: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淋巴细胞(3);浆细胞系:原浆细胞→幼浆细胞→浆细胞(3);单核细胞系:原单核→幼单核→单核细胞(3);红系: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4);粒系: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5);巨核系:原巨核→幼巨核→颗粒型巨核→产血小板型→裸核型(5)。注意:以上都是在骨髓中,不包括外周血。32.铅中毒时血片中易见到()A大红细胞B小红细胞C有核红细胞D点彩红细胞解析:选D.送分题。大红细胞: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嗜碱性点彩:见于铅中毒、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有核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最常见。33.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直方图的特点是()A波峰右移基底增宽B波峰左移基底增宽C波峰右移基底变窄D波峰左移基底变窄解析:选B。关于血液细胞直方图,在人卫七版书P有介绍,北医书上没找着,老师上课也没讲。大概就是这酱紫:直方图有两个参数:MCV和RDW。MCV代表红细胞体积,MCV增大,波峰右移;MCV减小,波峰左移。RDW变异性大,基底增宽,反之变窄。因此,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不均一)为波峰左移基底增宽;巨幼性贫血(大细胞不均一)为波峰右移基底增宽;再障(大细胞均一)为波峰右移基底变窄;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小细胞均一)为峰左移基底变窄;铁粒幼贫血为双峰。34.血象中出现巨椭圆浓染红细胞见于()A缺铁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巨幼性贫血解析:选D。不知道为什么也能看到“巨”字吧。巨幼性贫血为大细胞性贫血,由于血红蛋白合成不受影响,RBC比HGB减低更显著。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巨椭圆红细胞,中央淡染区缩小或消失。35.vWFAg对下列哪种疾病诊断最有价值()ADICB肝病C血管性血友病D凝血酶原缺乏症E阻塞性黄疸解析:选C。vWFAg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听这名也傻子知道会选C,所以对常见的英文简写一定要知道原意。它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指标之一,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反应,起促凝血作用,降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vWD)。36.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A2个/HPFB3个/HPFC4个/HPFD5个/HPFE7个/HPF解析:选B。记住就好了,尿白细胞为5个/HPF。37.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大失血C放射病D脾功能亢进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解析:选B。急性大失血会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增生。血小板减少见于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放射性损伤、巨幼细胞性贫血;②血小板破环过多:ITP、脾亢、过敏性损伤;③血小板消耗过多:DIC、TTP;④血小板分布异常:输入大量血浆、脾肿大。38.酱油色尿易见于()A血友病B膀胱炎C肾盂肾炎D蚕豆病E缺铁性贫血解析:选D。酱油色为血红蛋白尿的颜色,常见于急性溶血。蚕豆病为遗传性G6PD缺乏症,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39.尿中尿胆原增多见于()A胆石症B胆管肿瘤C病毒性肝炎D胆囊炎E肠道菌群失调解析:选C。尿胆原增多见于溶血性疾病、肝脏疾病等。40.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A网织红细胞0.-0.B白细胞计数(4~10)×/LC嗜酸性粒细胞0.5%-5%D中性粒细胞20-40%E血小板(~)×/L解析:选D。淋巴细胞为20-4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中性杆状核1-5,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3-8%41.下列泌尿系统疾病中无管型尿的是()A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症D急性肾盂肾炎E急性膀胱炎解析:选E。前四种都会出现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会有红细胞管型等;慢性肾小球肾炎会有颗粒管型等;肾病综合症会出现脂肪管型;急性肾盂肾炎会有白细胞管型;急性膀胱炎会出现大圆上皮细胞42.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AMCVBMPVCRDWDHCTEESR解析:选C。简单题,不会的自己翻书去。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HCT红细胞比容;ESR血沉。4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减少的原因是()A红细胞寿命缩短B缺乏造血原料C造血功能障碍D铁利用障碍解析:选D。缺乏造血原料是巨幼细胞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是再障;红细胞寿命缩短是溶血性贫血。4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减少的原因是()A红细胞寿命缩短B缺乏造血原料C造血功能障碍D铁利用障碍解析:选D。缺乏造血原料是巨幼细胞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是再障;红细胞寿命缩短是溶血性贫血。45.MCVMCHMCHC均小于正常,其贫血原因为()A感染性贫血B白血病所致贫血C慢性失血性贫血D再障性贫血解析:选C。MCVMCHMCHC均小于正常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见于缺铁、铁粒幼、珠蛋白障碍、慢性失血性贫血。46.骨髓三大造血系统包括()A粒系、巨核系、淋巴系B粒系、红系、淋巴系C粒系、巨核系、红系D粒系、单核系、淋巴系解析:选C。这道题其实只要知道淋巴细胞系不是造血系统就能选出来了。47.蛋白尿是指24小时尿蛋白超过()A80mgBmgCmgDmg解析:选C。这个题就不能蒙最大的了。尿蛋白参考值:0-80mg/24h;蛋白尿mg/24h。48.肾小管性蛋白尿以下列哪种蛋白为主()A免疫球蛋白B白蛋白Cβ2微球蛋白D血红蛋白解析:选C。肾小球性蛋白尿:白蛋白;肾小管性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混合性蛋白尿:都有;溢出性蛋白尿: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凝溶蛋白;组织性蛋白尿:T-H糖蛋白。49.乳白色脑脊液常见于()A病毒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脑肿瘤解析:选C。病毒性脑膜炎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乳白色;脑肿瘤棕色、黑色;红色:穿刺损伤;病理性出血;黄色:①少量陈旧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椎管梗阻③脑膜炎;绿色:绿脓杆菌感染。50.血清抗HAV-IgM主要用于()A甲肝恢复期诊断B甲肝急性期诊断C乙肝急性期诊断D丙肝急性期诊断解析:选B。简单题,实在不想

实验诊断大题

一、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

1、有核细胞的增生明显活跃

2、红系细胞增生明显,但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为主

3、成熟红细胞胞体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4、粒系细胞增生相对减低,染色大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二、贫血形成的原因及常见疾病;

1、生理性减少:妊娠中后期,儿童,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病理原因引起的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铁的失利用引起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海洋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导致额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溶血性贫血

如遗传性球形蛋白红细胞增多症,免疫性,生物、化学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慢性失血等

三、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病因:

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高于成人,下午高于早晨,饱餐,激动,运动等

2、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化脓性球菌最常见

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烧伤,冻伤,外伤等

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生症,骨髓纤维化等

四、何为血小板减少及其临床意义

是指数量<*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

原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消耗过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小板分布异常

五、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

漏出液: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如肾病综合症

血管内压力增高,如心力衰竭

淋巴管阻塞,如丝虫病

渗出液:炎症,结核性胸膜炎

理化损伤,如胃肠穿孔

恶性肿瘤

风湿性疾病

六、尿糖阳性的意义:

1、糖尿病

2、其他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垂体前叶的功能亢进等

3、应激型糖尿,颅脑损伤,急性心肌梗死

4、肾性糖尿,慢性肾炎,家族性糖尿

5、其他糖尿

七、止血和凝血障碍的原因:

1、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2、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3、凝血因子的功能异常

4、凝血系统的功能异常

5、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八、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激烈的运动,发热、寒冷等

2、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肾小管蛋白尿,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混合性蛋白尿,慢性肾炎

溢出性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凝溶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尿道炎,膀胱炎

九、乙肝五项包括哪些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见于乙肝潜伏期患者,急性、慢性乙肝,HBeAg携带者

2、抗-HBs:见于乙肝感染后的恢复者,接种乙肝疫苗者注射后

3、HBeAg:常和病毒DNA并存,阳性提示病毒大量复制,传染性强

4、抗-HBe:由HBe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阳性说明病毒减少,病人进入恢复期,是预后良好的征兆

5、抗-HBc:有HBcAg刺激机体产生,包括IgM和IgG

IgM:在HBV感染早期和病毒复制活跃时滴度较高,是近期感染的指标

IgG:在HBV感染后一个月出现,可持续终生,乙肝既往感染的标志

十、正常骨髓象特点: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红比值2~4:1

3、幼红细胞占2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4、淋巴细胞(约20%),单核细胞(4%),浆细胞(4%),以成熟细胞为主

5、巨核细胞7~35个,以产血小板为主

6、粒系细胞占有核细胞40%~60%,细胞形态、染色已基本正常。

十一、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常数对贫血的诊断意义

1、大细胞性贫血:MCV增高,MCH增大,MCHC正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2、正细胞性贫血:MCV、MCH、MCHC均正常,见于再障,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3、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减低,MCH减低,MCHC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

4、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MCH减低,MCHC正常,见于慢性炎症,肝病,尿毒症

十二、大便隐血实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1、消化道病变:消化道溃疡,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3、药物致肠粘膜损伤: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

4、其他疾病:血友病,急性白血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

5、寄生虫病:钩虫病,回归热,血吸虫病引起的肠道出血

十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

血象:1、RBC明显降低,HGB减低,MCV,MCH升高MCHC正常,RDW15%

2、成熟RBC大小不等,大RBC多见,并可见豪焦小体

3、WBC多正常,有核分叶过多的现象,严重者减少

4、血小板可减少

5、RET可减少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2、幼红细胞40%,以早、中幼阶段为主

3、嗜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Howell-Joly小题易见,成熟红细胞胞体大,中央淡染区消失

4、粒系细胞相对降低

5、粒红比值下降

6、巨核细胞数量正常,但可见巨幼变或分叶状核,产血小板障碍

十四、铁染色的临床意义

1、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铁染色反映储存铁的金标准

4、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指导铁剂治疗的一项可靠标准

十五、尿中所见上皮细胞的种类和临床意义:

包括鳞状上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1、鳞状上皮细胞:见于尿道炎,伴有较多白细胞和脓细胞

2、移行上皮细胞: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并伴有白细胞增多,输尿管和肾盂结石也可见

3、肾小管上皮细胞:表明有肾小管损伤,慢性炎症,肾移植后可出现,排异反应可见大量出现

十六、尿镜检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白细胞:见于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淋巴和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肾小球肾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可见于药物变态反应

2、红细胞: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尿路附近疾病

3、鳞状上皮细胞:健康男性偶见,尿道炎是大量可见

4、移行上皮细胞:泌尿系感染时增多

5、肾小管上皮细胞:见于肾小管损伤,慢性炎症,肾移植等

6、透明管型:见于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

7、细胞管型

8、颗粒管型:提示肾实质损伤的可能

十七、列举肾功能检测的常用实验及临床意义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半段肾小球早期损伤,评估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指导治疗,评估肾移植的重要指标

2、血清肌酐Scr:浓度增高见于肾小球滤过障碍,评估肾功能损害,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3、血清尿素

4、血清尿酸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

5、β2-微球蛋白

6、α1-微球蛋白反应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十八、简述血清TP、ALB、GLB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

1、急性及病灶性肝损伤时:正常肝细胞靠其代偿能力足以合成白蛋白,维持血清白蛋白,所以TP、ALB、GLB、A/G基本正常

2、慢性肝损伤时:血清白蛋白表现为ALB减低,GLB升高TP升高或减低、A/G1.3或倒置为1

若A持续下降,提示肝损伤严重。若TP60g/l或ALB25g/l,临床出现胸腹水,浮肿等症状。

GLB随肝炎的慢性化而逐渐增高

3、某些肝外因素也可引起血清白蛋白的变化

A减少,TP减少,此时A/G常下降

蛋白丢失过多,烧伤,肾病综合症

蛋白摄入减少: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

蛋白消耗过多:甲亢,恶性肿瘤

G增多,TP增多,此时A/G常下降

自身免疫病:SLE,风湿病

慢性炎症:结核,疟疾等

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推荐阅读:

在河北医大,







































白癜风有什么危害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ngguangyana.com/jxpgyzy/2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