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至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
古九针
《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传说,九针为伏羲氏所创。九针为针具名,是九种针具的总称。《黄帝内经》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不过针灸及其针具的出现则更早;最早的针灸针具是砭石《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制砭石小大;《黄帝内经?素向?异法方宜论篇》:“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痛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列出了针灸的名称,包括鑱(音蝉)针、圆针、鍉(音低)针、锋针、铍(音披)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针主要是用来针刺治病;也有的可以做外科和按摩方面的用途。《灵枢?官针》:《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针的形状、用途各异,据情选用,方可去病。《山海经》:《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古九针的不同作用
?《针灸神书(琼瑶神书)》卷三琼瑶神书人部黄帝之机、琼瑶之论五十三法。
?一镵针平半寸,长一寸六分,其头大,末锐。其病热在头身,宜此。
?二员针其身圆,锋如卵形,长一寸六分。肉分气满,宜此。
?三鍉针锋如黍粟之锐,长三寸五分。脉气虚少,宜此。
?四锋针两三隅,长一寸六分。泻热出血,发泄痼病,宜此。
?五铍针一名破针,末如剑锋,广二寸半,长四寸。破痈肿,出脓血。
?六员利针尖如毫,且员且利,中身微大,长一寸六分。调阴阳,去暴癖。
?七毫针法象毫,尖如蚊虻喙,长三寸六分。调经络,去疾病。
?八长针锋加利,长七寸,痹深居骨解腰脊奏之间者。
?九燔针一名焠针,长四寸,风虚合于骨解皮肤之间者。
这九针,上按着五星,下按着四时。五星者,金木水火土是也。四时者,春夏秋冬是也。这针,又按着皮、肉、脉、筋、五音、阴阳、齿、风、窍九针也。这针各有攻病之能。一镵针,破头风、面部风痛。二员针,开内外,疗病眼疾。三鍉针,经络引气。四锋针,破瘤,开痈。五喙针,疗咽喉肿痛。六员利针,治头风、眼疾。七毫针,调阴补阳。八长针,疗筋骨疼痛。九燔针,补男子女人下元虚冷。
衡易针法是杨晋东教授经过20余年对祖国针灸医学与现代各种针法(平衡针、董氏奇穴、脐针、腹针、耳针、头针等)和针刀医学(小针刀、刃针、超微针刀、套管针、银质针、松筋针等)的潜心研究、总结完善并经过10余年的不断创新而得出的一种能够充分体现针刺精髓而又学员易掌握、病人容易接受的集现在所有针法之大成的特殊针法—衡易针法。衡易针法不仅仅覆盖了过去和现在的所有针法所阐述的理论,其创新理论和心得在目前还无人逾越,让祖国针刺技术的理论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衡易针法不再是过去的抽象而又模糊的经络学说。衡易针法是汲取了诸多的针灸方法和针刀及其派生出来的诸多治疗方法而产生的,衡易针法是各家针法之集大成者。
衡易针法简介
衡易针法是应用一种新型针具通过对机体脊柱慢性损伤部位进行刺激,激发人体潜在防御能力,使其对人体不正常的功能或者是组织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从而使人体的功能达到一个内外平衡状态。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治疗方法。虽然说它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它也是有渊源的,它应该还是老祖宗黄帝内经九针中的一种,只是我们重新付于它新的生命、新的内涵。衡易针法中的“衡”是指治疗后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易”是指治疗操作简单,易学,把复杂病简化,而使疾病治疗起来更容易。
衡易针法概述
所有的肌肉活动都是受神经支配的,那么所有肌肉的反应也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也就是说神经本身出问题后肌肉活动会出问题,同理肌肉有问题,神经反射不能正常完成,肌肉的运动、感觉都会出问题。因此,治疗时就要神经肌肉同时治疗。也就是说不光要治疗患病的肌肉,而且要治疗支配这个肌肉的神经。这也就解释了祖国医学之: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四肢病中间治的理论!而慢性疼痛性的疾病主要表现就在四肢,那么解决这类疾病的重点就在人体的中间——脊柱!
衡易针法特点
整体观念、辩位施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四肢病中间治;神经与肌肉同时刺激;功能性与器质性同时解决;标本兼治;保持远期疗效良好;达到微痛或无痛的治疗。突破了针刀治疗的“瓶颈”问题,变刀为针,变切割为刺激,变粗为细;变经络为神经,变穴位为解剖痛点、硬结及肌肉的起止点。从而把中国的针刺法变为可量化,可操作性和安全可靠的世界治疗方法。思想认识的进一步转变,将会极大促进中国针刺治疗的飞跃。主要是对脊柱侧弯的;有压痛的;有硬结的;有隆起的。予以点刺。首先调整人体静止状态时候的不平衡:主要是指身体有畸形和身体左右软组织力量不均衡的地方。治疗的对象主要是责任组织:也就是负责某个运动的组织,这里所说的组织主要是指软组织,包括神经、关节、肌肉、韧带、筋膜等。对于每个疾病的治疗我们都是化繁为简。我们不再给一个疾病模糊和笼统的概念,而是要明确到每一个点、每个肌肉、每个动作责任是谁负责的?例如:膝部的膝盖疼痛首先要考虑股四头肌的问题,是股直肌还是中间肌还是股内侧肌亦或股外侧肌的问题呢?这是局部的考虑;然后考虑哪个神经在支配股四头肌?当然这里就要考虑L1-L4了。再往上考虑就是我们的神经中枢大脑了。那么我们的整体观念辩位施治的思想就显得非常重要和优越了。每一个疾病都有它的治疗点,也就是神经根固定点,另外再加上局部的压痛点就可以了。
衡易针法适应症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也是时代病。由它可诱发诸多疾病。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可怕的,可引起以下疾病:
中风:经不完全统计,中风病人有90%以上都有颈椎病,可很多人不注意,到中风后还不知道,特别有很多医生也不了解。
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
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视力障碍:早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眠。
颈心综合症: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高血压:颈椎病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胸部疼痛: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胸椎病:其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胸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微陷使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假性椎体滑脱、椎体边缘和关节骨质增生,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可引起以下疾病: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肌缺血、乳腺增生、慢性胃炎、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腰椎病:腰椎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绝大多数的病因已被熟知,但也有一部分未能被人们所了解。常见的病因有:
①由于腰椎脊柱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局部的损伤、出血、水肿、肌肉痉挛等;
②由于腰椎管内的脊髓或脊神经病变造成,如脊髓、脊神经的肿瘤或炎性病变等。由此看来腰椎和椎间盘本身病变加外伤无疑在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引起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以外的如下疾病:肾炎、泌尿性结石、膀胱炎、前列腺炎、阳痿早泄、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痛经、妇科病等。
衡易针分类
衡易针:分为三种针形一号针二号针三号针
1号衡易针:针刃宽0.6mm.型号为0.6MMX50MM。
主要用于臀深部神经肌肉、髋关节腔内、膝关节腔内的治疗。
2号衡易针:针刃宽0.5MM.即型号0.5MMX30MM。
主要用于颈、胸、骶及衡易针的所有治疗。
3号衡易针:针刃宽0.35MM.型号为0.35MMX25MM.
主要用于颜面、小关节的治疗,放血治疗等
注意事项
以下几种情况不宜做针刺的治疗:
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
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
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
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
患有血友病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
有精神类疾病者。
体质极度虚弱者。
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
第一次来治疗前要给跟患者交待清楚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衡易针是一种微创治疗,不是手术,患者不要有太大太多的思想负担;做针刺之前要洗澡,做完3天内不宜洗澡,针眼处不能沾水,不要触摸针眼。针刺治疗周期为1周做完的1-3天会有一些不适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的。如局部针眼处酸胀不适感,1-3天后就会消失,经针刺治疗后症状会有一些不适的改变,不要紧张,若有不适,及时与医生联系等等。再就是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日常的自由活动,可是也不要自行锻炼,只能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锻炼。
康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