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膀胱炎中医
急性膀胱炎复发
预防急性膀胱炎
胶质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后遗症
识诊急性膀胱炎

愿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每一个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当他们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就是一个家庭欢乐与希望的源泉。因此,每对父母视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孩子们的健康情况。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干细胞在儿童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看干细胞是如何守护儿童健康,创造生命奇迹。

儿童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通俗地讲,就是自己的免疫细胞攻击自己的?细胞,导致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缺乏,因此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

一旦确诊,患者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面临着大量并发症的威胁。它的明显特点就是早发,小至出生后3个月,主要以5~7岁和10~13岁二组年龄多见。

基于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中南大学代谢内分泌研究所与美国哈肯萨克(Hackensack)大学医学中心合作,在全球率先开展针对青少年(3-18岁)起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干细胞疗法。

研究人员利用多能干细胞通过细胞相互接触及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恢复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平衡、诱导免疫耐受、阻止胰岛β细胞损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治疗了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青少年Ⅰ型糖尿病病患超过35例。

儿童肺病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也称为新生儿慢性肺疾病(CLD),大约60%的早产新生儿都可能患上这种肺部疾病,是导致婴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早产存活率以及生活质量。

年,一项发表在《TheJournalofPediatrics》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了干细胞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受治疗的9名患儿病情得到缓解,炎症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没有发生副作用的情况。

△在移植后24小时的9名研究患者中,移植前后的心率、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力和吸入氧的分数的时间分布

年8月,外媒《9NWEWS》发布了澳大利亚莫纳什医院的科研团队利用胎盘干细胞开辟了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干细胞治疗的世界性首创疗法,并已在6名婴儿身上试验,目前I期临床已获得成功,证明了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

△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之一27周早产儿HarryCampbell(图片来源:9News)

儿童自闭症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万自闭症患儿,平均每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自闭症,其中,0-14岁儿童患者超过万,且98.7%未有效康复。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行为病症,包括社交互动和发育语言障碍以及沟通技巧和严格的重复行为,通常出现在2岁或3岁,甚至可以出现得更早。自闭症儿童沟通困难,他们无法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这使得他们很难用文字或手势,面部表情和触摸来表达自己。

干细胞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而具有治疗自闭症的潜能,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炎症、免疫调节功能,或可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免疫系统异常。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干细胞治疗自闭症能够改善患者的行为,并且初步证实了安全性,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

近期一项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Cell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临床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给8名自闭症儿童带来了疗效,并且整个治疗过程是安全的,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

该临床研究中,受试者每12周接受万剂量的间充质干细胞静脉回输移植,并在治疗完成后3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8名受试者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以及自闭症治疗评估检查表得分在治疗后明显降低,并且这8名患儿的自闭症状类别都降低到较低级别。

研究者认为,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重复剂量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并且展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儿童皮肤疾病

干细胞疗法针对皮肤疾病一直都走在临床研究的前列。对于各个年龄段,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许多研究都有良好的预后,应用也非常成熟了。

年6月,《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备受世界瞩目,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研究者通过基因修饰表皮干细胞,移植治疗了一名7岁的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患者。

△称为holoclones的表皮干细胞(以粉红色显示)负责再生年轻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皮肤,而其他细胞类型随时间消失。

这个小男孩一旦受到轻微创伤甚至与人接触,都会导致表皮出现水疱和腐蚀,最终威胁到生命。入院前,他全身已经有80%皮肤损伤丢失。通过基因修饰结合干细胞移植,8个月后,这位儿童重获健康皮肤病出院,至今仍然正常。

这表明干细胞疗法有潜力再生了整个人类表皮,也让各种难治性复发性皮肤疾病都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

自20世纪90年代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进展迅猛,渐渐成为治愈多种血液病与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当孩子进行同种异体血液和骨髓移植(BMT)后,有一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原理是当来自供体的免疫系统细胞增殖并攻击宿主的组织时,这种病便会出现。它会使身体内的多系统遭到损害(皮肤、食管、胃肠,肝脏等全身性系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为其作为临床治疗GVHD提供了可能。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MSCs可以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抗原呈递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发挥、抑制CTL形成、增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等多种途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年,《TheLancet》刊登了一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生存率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报告显示,研究人员通过搜索项相关文献,其中有6项研究为主要结局分析提供了数据(名患者)。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6个月的存活率为63%(95%CI50-74;I(2)=41%),证明了对于类固醇难治性急性GVHD患者,输注MSCs是一种可接受的治疗方法。

儿童脑瘫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不但影响孩子的运动功能的发展,也伴随有感知觉、认知以及语言的障碍,并影响其社会性、学习、语言等的发展。

脑性瘫痪是儿童最为严重的终身致残重大疾病。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约为千分之2.48,每年新增患儿约4-5万名。

近年来,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脑瘫临床试验,取得了喜人成果,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脑瘫逐渐被业界认为是临床新趋势。

美国杜克大学儿童移植中心及罗伯特森细胞治疗临床转化中心首席专家JoanneKurtzberg教授主持的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造血干细胞可以促进脑部神经元的修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韩国汉阳大学LeeYoung-Ho教授通过对移植造血干细胞6个月以上的脑瘫儿童脑的疗效的结果评估表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对脑瘫患儿有益。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韩国汉阳大学联合开展的《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脑瘫》临床科研项目,截至年4月已为50例脑瘫及自闭症患儿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输注,其中有4例患儿完成评估,在移植造血干细胞半年之内运动、认知功能得到改善。

儿童脑损伤

除了脑瘫,创伤性脑损伤也是儿童常见的脑部疾病。儿童成长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意外,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颅脑损伤成为儿童死亡和致残的最常见的原因,脑损伤的后遗症常常祸及终生。

年,墨西哥坎昆的一家研究所,为4年前因为枪支故障意外事件而遭受创伤性脑损伤的11岁男孩布莱登进行了干细胞治疗。

医生采用了男孩自体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移植治疗,18个月后,布莱登从无法说话、无法走路、视力模糊的状态开始恢复,后能够再次阅读,演讲能力、上肢运动能力均有所恢复。

儿童成骨不全

成骨不全症(OI),也称为脆性骨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遗传缺陷导致身体不能生成强壮的骨骼。这类的患者骨质比较脆弱,经不起很激烈的运动,导致在生活中不能享受其他孩子在童年应享的快乐,并充满危险,因为哪怕轻微的磕碰,也极容易发生骨折,故也被称为“瓷娃娃”、“玻璃人”。

△正常骨头与脆骨症骨头

干细胞因其在再生医学中具有的潜力,成为了在治疗OI中的应用具有可能性。用干细胞治疗OI的基本原理是,OI患者骨中的成骨细胞可以用正常细胞代替,这些正常细胞将合成正常的骨基质,从而使组织功能正常化。

在年的一项报道中,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直接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和作为细胞外基质的Ⅰ型胶原混合后注射到患有成骨不全症的小鼠(OIM)股骨的骨髓腔中,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成为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并在体内合成高密度新骨,显著改善了小鼠长骨的强度。这说明了用干细胞治疗成骨不全症疾病的可行性。

△注入BMSCs的股骨的组织切片,表明新制成的骨

儿童线粒体病

线粒体病是儿童期常见的遗传代谢病之一,发病率至少为1/。患者通常表现为极度容易疲乏,临床表现很像重症肌无力一类的疾病,也经常因此被误诊。由于线粒体分布广泛,多器官受累是本病临床特点,常常累及脑、骨骼肌、眼、耳、消化、内分泌、心血管、肾脏及血液系统等。至今没有治疗线粒体病的有效方法。

年,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和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科学家ShoukhratMitalipov和HongMa博士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于《Nature》,科研人员通过结合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技术治疗线粒体疾病。

科研人员通过从患者身上搜集皮肤细胞,将皮肤细胞中的细胞核与健康捐赠者提供的卵细胞细胞质进行匹配,获得了含有正常线粒体的胚胎干细胞,然后将其移植回患者体内,以恢复受影响最大的组织的能量供应,以修复有缺陷的器官。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为患者开发治疗方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该疾病基础研究的福音。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起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四肢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重症患儿常死于呼吸衰竭。SMA是造成婴幼儿死亡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不同人群中的致病基因携带频率在1/40~1/50,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00。

年,《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意大利的科学家们发现,从SMA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并经遗传校正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可用于自体细胞疗法,并在小鼠模型中成功地控制住了疾病的进展。

研究者之一米兰大学StefaniaCorti表示,理想的脊髓性肌萎缩治疗方法将是一种组合治疗策略,采用分子治疗来解决遗传缺陷,利用细胞移植可以补充性地应对疾病病症。

儿童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年,我国学者发布了围产组织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儿童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结果。这项研究共纳入3例患儿,发病年龄为3个月至4岁,并给予2至3次(1次/周)静脉输注围产组织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密切监测患儿的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并开展15-45个月的随访。

结果显示,3例患儿在输注细胞后渐显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围产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对儿童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儿童出血性膀胱炎

出血性膀胱炎是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可从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直接影响移植成功率和患儿生存率。

但是,目前其发病原因仍未完全明确,缺乏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已知治疗方法有水化、碱化、利尿、膀胱冲洗及药物灌注等,而情况严重则经常需要借助外科干预。以上的方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患儿的情况,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与此同时会带来患儿感染以及其他出血的风险。

在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参与治疗的8例患儿全部治愈,均无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伴随GVHD的4例患儿未出现GVHD相关病情加重,安全性高。而在随访中,除去一名患儿无联系外,其余7名患儿均病情平稳。

儿童早衰症

明明是孩童的年纪,却长得像老人,身材瘦小、脱发、满脸皱纹,这些都是早衰症儿童的典型特征。早衰症是一种遗传疾病,患儿通常只能活到7-16岁,一般无法成年,通常都死于衰老疾病。

年,北医三院开展了世界首例胎盘干细胞治疗早衰症的临床试验,利用14岁早衰症患者弟弟的胎盘干细胞移植治疗,获得了积极的临床结果。这个案例同时也显示出干细胞逆转人体衰老的潜力。

结语:

儿童因为其特殊性,所以对疾病的研究必须要严格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干细胞的研究也是一样。

在全球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下,干细胞对儿童疾病的治疗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尤其针对一些非常难治的罕见病,干细胞疗法展现出了治疗潜力,让我们在茫茫黑暗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尽管我们盘点的疾病中有一些仍在临床前阶段,但我们相信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疾病会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ngguangyana.com/szjxpgy/643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