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膀胱炎中医
急性膀胱炎复发
预防急性膀胱炎
胶质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后遗症
识诊急性膀胱炎

邯郸市第一医院药学部

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的大量实践与不断改进,许多患者通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明显地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但是在肿瘤的治疗中存在的ADR是不争的事实,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痛苦、甚至死亡。因此,抗肿瘤药物的ADR防治显得十分重要。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巧、妙搭配,谨慎地使用预防性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抗肿瘤药物ADR的发生,增加患者依从性,确保患者生命尊严。

01

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全身组织和器官尤其是增生活跃的骨髓、胃肠道粘膜、生殖细胞、毛发和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据美国的统计,因化疗副反应及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为3%~10%。有些患者因为不能耐受抗肿瘤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而拒绝有效的化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因此,对于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要予以重视,预防为主,合理搭配。

临床根据抗肿瘤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不同将其分为:

(1)近期反应立即反应:局部刺激、恶心、呕吐、发烧、过敏反应;

近期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口腔炎、腹泻、脏器功能损伤;

(2)远期反应:诱发肿瘤、免疫功能抑制、不孕等。

近期毒性反应一般指发生于给药后4周之内出现的毒性反应,表现可分为: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

抗肿瘤药物及所致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其防治药物(表一):

消化系统反应与防治药物

1、高致吐性药物(呕吐发生率90%):

顺铂≥50mg/m2、环磷酰胺mg/m2等

1.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等);

2..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3.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4.抗组胺类(异丙嗪)

5.胃复安。6.氯丙嗪。

2、中致吐性药物(呕吐发生率30~90%):顺铂50mg/m2、环磷酰胺≤mg/m2、阿霉素、阿糖胞苷1g/m2、甲氨蝶呤-mg/m2、替莫唑胺(口服)、环磷酰胺(口服)等

3、低致吐性药物(呕吐发生率10~30%):卡培他滨、5-FU、紫杉醇(TXL)、西妥昔单抗等

4、轻微致吐性药物(呕吐发生率10%):长春新碱、长春瑞滨、美罗华等

5、最常引起腹泻的药物:5-Fu

对症治疗;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尤其要防止低钾的发生

6、最常见引起便秘的药物:长春碱类和止吐药物

化疗前可预防性应用粪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如酚酞、番泻叶、开塞露等

造血系统反应与防治药物

1、重度骨髓抑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蒽环类(阿霉素等)、环磷酰胺、5-Fu、甲氨喋呤、卡莫司汀、卡铂等

亚叶酸钙(HD)、咖啡酸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严重贫血时可适量输注红细胞

2、中度骨髓抑制(血小板(PLT)减少):长春碱类、丝裂霉素

3、轻度骨髓抑制(白细胞(WBC)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顺铂

泌尿系统反应与防治药物

1、肾实质损伤:顺铂(PDD)、甲氨蝶呤(MTX)等

氨磷汀(氨磷汀用于减少顺铂引起的肾毒性)、碳酸氢钠等

2、泌尿道刺激反应(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

美司钠

肝脏毒性与防治药物

1、肝细胞功能障碍:甲氨蝶呤(MTX)、巯嘌呤(6-MP)等

2、静脉阻塞性肝病:达卡巴嗪(DTIC)

3、慢性肝纤维化:甲氨蝶呤(MTX)

抗氧化剂如硫普罗宁、还原型谷胱甘肽;

内源性保护因子如辅酶A、三磷酸腺苷、肌苷;

其他保肝药还有葡醛内酯、联苯双酯、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甜素等。

心脏毒性与防治药物

1、累积性心肌病:蒽环类(阿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等)

2、心动过缓和无症状的低血压:紫杉醇类

3、心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曲妥珠单抗等

4、其它:烷化剂、抗代谢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等

右丙亚胺、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维生素A、维生素E、维拉帕米和辅酶Q10等

肺毒性与防治药物

1、呼吸窘迫综合征:吉西他滨

2、肺纤维化:博来霉素(BLM)、环磷酰胺(CTX)、卡莫司汀(BCNU)等

3、间质性肺炎:甲氨喋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等。

糖皮质激素,配合有效抗生素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

神经系统毒性与防治药物

末梢和中枢神经毒性,感觉系统:铂类(顺铂)、紫杉醇类(TXL)、长春碱类、抗代谢类(5-FU)、甲氨喋呤、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等

维生素B1、B12、非麻醉性或麻醉性止痛药、神经生长因子等

过敏反应与防治药物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皮肤瘙痒、颜面潮红等):紫杉醇类(TXL)、蒽环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引起

1、对于过敏反应的处理以预防为主,如应用门冬酰胺酶之前应做好皮试。

2、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预处理

02

抗肿瘤药物的局部反应

主要为药液外渗所致皮肤毒性反应、栓塞性静脉炎和手足综合征,与一部分抗肿瘤药物的组织刺激性有关。

2.1药液外渗可引起疼痛、肿胀及局部组织坏死,或形成局部硬结、纤维化挛缩和溃疡。抗肿瘤药物外渗后应及时处理并使用解毒剂(见下表二)。

2.2栓塞性静脉炎可引起色素沉着,是5-FU、蒽环类常见的不良反应,防治药物有硫酸镁、硝酸甘油、肝素凝胶等。

2.3手足综合征是卡培他滨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指(趾)热、痛、红斑性肿胀,严重者发展至脱屑、溃疡和剧烈疼痛。口服大剂量VitB6(mgd)、20%尿素乳膏剂保湿用于防治。

抗肿瘤药物外渗后解毒剂的应用(表二):

药物

解毒剂

解毒机制

使用方法

氮芥

10%硫代硫酸钠4ml

通过碱化作用使之失活

局部皮下或皮内注射

丝裂霉素

放线菌素D

10%硫代硫酸钠4ml

维生素C1ml(50mg/ml)

直接灭活

直接灭活

局部皮下或皮内注射

静注

阿霉素

氢化考的松50~mg

减轻炎症反应

局部皮下或皮内注射

8.4%碳酸氢钠5mg

降低与DNA的结合力

静注

二甲基亚砜+维生素E

清除自由基

外涂

去甲肾上腺素10mg

通过β2受体防止ADM毒性

皮内注射

长春碱类

透明质酸酶1ml

稀释抗癌药物

皮下注射

生理盐水1ml

稀释抗癌药物

皮下注射

氢化考的松25mg

减轻炎症反应

皮下注射

顺铂

10%硫代硫酸钠5~10ml

通过碱化作用使之失活

局部注射

依托泊苷

透明质酸酶1~2ml

稀释抗癌药物

局部注射

参考文献:

[1]钟江鸣,刘振华.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5)2,82-86.

[2]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编.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

[3]中国国家处方集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国家处方集[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4]谢艾维.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10(1):34一35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
广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ngguangyana.com/jxpgyhyz/2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